刻板印象现在似乎都作为一个负面概念出现在我们的认知中,好像只要是刻板印象就一定是错的、糟糕的。
但实际上,刻板印象指的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对我们进行的社会信息加工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
它是有积极作用的。
人类的大脑在几百万年中渐渐进化出了一套抽象化加工、储存信息的方式。
我们会将处理过的信息分门别类,如果一类信息屡次处理后得出的结果都相似,那么我们就会在大脑中给它贴上标签,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就会直接沿用这个标签进行定义,而不会再去从头处理。
这就会给我们的生活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比如,我根据经验,认为能够在初相识时礼貌得体地与人打招呼、交谈,是有教养的体现。
又因为有教养的人通常确实会如此表现,因此我在沿用这个标签形成对他人的第一印象时,出偏差的概率相对比较小。
那么这种刻板印象实际上就会对我快速认识一个人有所助益。
生活中要处理的信息太多,如果每件事都从头开始分析考虑,那么我们根本无法跟上生活的节奏。
而借助刻板印象,我们就能快速处理很多问题。
从整个生活的层面上来看,拥有刻板印象的益处是多过其坏处的。
而如果我们了解了刻板印象的种种范式及其起效果的方式后,我们也可以利用它来给自己增添助益。
比如,我们了解到在初相识时礼貌得体地与人打招呼、交谈,会给人留下有教养的印象,我们就可以据此来规范我们的言行,以期给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人的第一印象会占总印象的50%以上,所以,经营好第一印象很重要。
而如果知道了如何利用刻板印象原理来管理个人形象,那么必然会对我们的人际交往有所帮助。
作者简介:曹怀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咨询实践超千小时,主擅领域包括婚恋情感、人际交往、两性心理、人生规划、家庭关系等。
自2011年开通新浪微博以来,粉丝六万多人,坚持定期回复私信,无私为近六千名求助者提供咨询,咨询解答超千万字。
《婚姻与家庭》杂志特邀专家,多家媒体签约撰稿人。
欢迎关注我的个人自媒体(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知乎、头条号)。
刻板印象,或者我们通俗地说“贴标签”,现在的流行语境中似乎成为了贬义词。
好像跟歧视联系在一起,是我们需要铲除的垃圾。
其实,“贴标签”是人类固有的思维模式,甚至是人类思维进步的表现。
我们的思维是这样运作的,学习,熟悉了一个新的事物,比如说“萌”,我们知道这个词的语境,代表的动物,姿态,卡通等等以及各种应用标准。
但,我们不需要记住那么多,因为我们给它一个概念,将以上总总,归结为一个字“萌”。
相关资料被一起打包进入了长期记忆中,“萌”字就像提示符,我们只需要记住一个字,足以。
这样,关于萌的详细扩展记忆,被我们从运行内存中清理,于是大脑清空了垃圾,准备好接受新鲜的概念。
如果我们不用“贴标签”的方法,而是试图记住所有的细节,我们大脑几乎无法运行。
有些阿斯伯格综合症患者的表现正是如此。
他们像扫描仪一样,短时间记住所有的细节。
比如,有这么一位,登上直升机在曼哈顿上空看二十分钟,下来可以用一周时间详细描绘他看到的每一幢楼的细节,栩栩如生,而且准确度极高。
可是,他很不擅长归纳总结,很难学习新的知识。
因为他脑子里被所有事物各种细节塞满了。
他可能在大脑发育早期卡在某些阶段,没办法获得“贴标签”的能力。
所以,“贴标签”,还是“扫描仪”,你想选哪一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