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心联

攻心联,第1张

攻心联 如何理解清代赵藩撰成都武侯祠“攻心”联的深意?

攻心联为清末赵藩所书。

赵藩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学者、诗人和书法家。

参加过辛亥革命和护国、护法运动,历任众议员,南方军政府交通部长。

赵藩在政治上不是很有建树,但文学成就较高。

赵藩体察百姓疾苦,是个好人。

赵藩人生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还是他在武侯祠留下的“攻心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此联称得上是武侯祠第一联。

此联的创作背景为:1901年冬,四川农民起义不断,清政府任命岑春煊为四川总督,令其镇压起义。

岑春煊上任后,杀戮无数。

赵藩曾经当过岑的老师,但当时只是岑的下属,不便规劝,就以讽谏之笔,撰写了这副著名的“攻心联”。

刻好后挂到成都武侯祠诸葛亮殿中。

随后,请岑到武侯祠赴宴,让岑看到对联

委婉地规劝岑要审时度势,不要杀戮过重。

这副对联翻译成白话文意思为:用兵要以攻心为主,这样才能彻底的消除隐患。

自古以来真正知兵的将领都是厌恶战争的。

不能审时度势的看待问题,政策不论宽严都会出差错,四川后来的当政者一定要深思这件事情。

后世有人觉得这副对联是歌颂诸葛亮的,甚至联系到“七擒孟获”之类的,我感觉结合创作背景以及对联的意思,这是不对的。

攻心联其实是就是委婉地批评了诸葛亮不顾当时三足鼎立的客观形势(魏蜀吴三家实力相当,谁也灭不了谁)逆天道而行,六出祁山皆无功而返,穷兵黩武,不知休养生息,给蜀地人民造成了很大负担。

此联,毛泽东甚为欣赏,他曾对要到四川来工作的领导同志说:“你到四川去工作,你一定要到武侯祠去读这副对联。

你读了这副对联,你就知道你的工作应该怎么做了。

”如果这副对联是歌颂诸葛亮的,毛为什么不让四川的领导同志去读“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呢?自古以来,诸葛亮都是作为极正面的人物来颂扬的,极少有人敢说他怎样怎样,这副攻心联,既委婉又勇敢地说明了诸葛亮的不足之处,内容很值得后人深思。

结合岑春煊在蜀地的所作所为,写出这样一副对联来劝谏,也是需要勇气的。

赵藩是个好人。

上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下联: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上联说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这里的解释可以解释为,能使人心悦诚服,那么反叛你的心理就会自然的消除了。

从古知兵非好战;这里解释可以解释为,从来会打仗懂得打仗,拥有军事实力的人或者国家都懂得战争的危害,不到必不得已不会轻言战争,动用武力来解决问题。

那么我们可以说说这上联的深意,比如说我们现在的台湾问题,台湾自古以来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于近代历史原因造成了我们今天这样的两岸关系。

那么我们现在的做法是,让台湾同胞深刻的理解到只有祖国统一,回归大陆的怀抱才是正确而且唯一的道路。

我们要告诉他们,我们是真心、用心对待台湾同胞,并且是真心希望台湾回归能赶上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的这列快车,让我们齐头并进,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和分享这美好的未来。

还要说明一点的是我们今天的军事实力、政治实力、经历实力都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一贫如洗、任人宰割的旧中国了,我们现在的军队是招之能来、来之能战、战则必胜的现代化军队。

不管是军事人才、军事装备、后勤保障都远胜于台湾。

所以我们更知道台湾人民在建设台湾所付出的辛苦和努力,如果一旦和大陆发生战争那么台湾将会沦为一片废墟。

我们正是因为知道自己的拳头有多硬,才不轻易出手,否则是会死人的,所以不要一味的试图挑战我们的底线。

下联说不审势即宽严皆误,这里可以解释为,不根据当前的形式、实际状况来分析处理问题那么所做的决定都会是错误的。

后来治蜀要深思。

杜牧《阿房宫赋》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那么我们可以说说这下联的深意,比如说为什么当年总说“两个凡是”坚持马列主义,坚持毛泽东思想,固然是没错的,但是也要像邓小平同志说的那样,既马克思去世那么多年了,他不可能活过来针对我们今天遇到的问题来给我们具体决绝的方案,他的分析只是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根据当时的情况做出的判断而已,毛主席是最讲究实事求是的,所以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这样的讨论我们才能彻底的解放思想,彻底的将革命进行到底,建设有我们中国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不断的进行改革开放,这也是我们的领导人一直在坚持不懈做的事情,事实证明我们的做法是正确的。

我们要以史为鉴,每次做出决定前都要深刻的从历史上找问题,根据历史的发展和客观性来分析,来处理一些现在遇到的问题。

同时我们也要不忘历史,我们曾经被侵略的屈辱史,时刻警示我们要我们有危机感,在每次做重大的决策前,想理性的、综合性的分析每一步该怎么走,不要重蹈覆辙把来之不易的今天带回解放前。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肤浅的理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22434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7
下一篇 2022-10-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