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四大美女叫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有什么典故吗?一:先谈谈“为什么古代四大美女叫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古代所称的“四大美女“指的是:西施〈沉鱼)、王昭君(落雁)、貂蝉(闭月)、杨贵妃即杨玉环(羞花)。
“沉鱼落雁"的意思:形容女子美丽的容貌让鱼见之沉入水底,雁见之降落沙洲。
出自于《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闭月羞花“的意思是:形女子的美貌使月亮也要躲藏,使花儿也感到羞惭。
出处是: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四折:“引动这撩云拨雨心,想起那闭月羞花貌,撇的似绕朱门燕子寻巢。
古代常用“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来形容女子的美貌绝伦。
四大美女的代称里分别有一个动人的故事,而故事的内容却与之吻合,这就是古代四大美女之所以称之为“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来由。
二:相关的四个典故1:沉鱼——西施浣纱春秋战国时期,越国有一个叫西施的,是个浣纱的女子,相传有一次她在河边浣纱,清澈透明的河水映照着她美丽动人的身影,水中的游鱼竟忘了游水,慢慢地沉入到水底。
西施便得了个“沉鱼”的雅号。
2:落雁——昭君出塞汉代王昭君是个才貌双全的美人。
汉元帝为了安抚北匈奴,选她与单于结成姻缘。
在离家的途中,她看到远飞的大雁,勾引起无尽的乡思,触景生情d起琴弦。
一群飞雁听到琴声竟忘了抖动翅膀而跌落地上。
王昭君便得了个“落雁”的美称。
3:闭月——貂蝉拜月貂蝉是汉献帝的大臣王允的歌妓。
她不但貌似明月,且能歌善舞。
一天晚上她在花园拜月时,一片云彩将月亮遮住了。
王允得意地说:“月亮比不过我的女儿,都害羞地躲到云的后面去了。
”从这以后,貂蝉又被人称作“闭月”。
4:羞花——贵妃醉酒杨贵妃唐代美女杨玉环被唐明皇选进宫后,整天闷得慌。
一天,她在花园赏花解闷,无意中碰了一下含羞草,含羞草马上卷起了叶子。
唐明皇赞叹她有“羞花”之容,称她为“绝代佳人”。
以上是个人对这个问题的肤浅认识,恐有不妥之处,欢迎大家共同探讨。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分别来自四大美女,对吗?我们首先要澄清一种传统的误解:很多书、很多辞典都解释: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这四个典故分别来自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沉鱼的典故来自西施,西施在水边浣纱的时候,水中鱼儿惊叹她的美丽,羞愧地沉到水里。
落雁的典故来自王昭君,昭君出塞,天上的大雁看到她的美丽,羞愧地从天上掉下来。
闭月的典故来自貂蝉,貂蝉在月下祈祷,月亮看到她的美丽,偷偷地藏到云彩后边。
还有种说法更夸张:月中嫦娥看到月下的貂蝉,觉得自己不如她美,就把月宫的门关起来。
羞花的典故来自杨贵妃,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御花园赏花,花园的花朵因为看到杨贵妃,羞愧地凋谢。
这样的说法很流行,对不对?不对!认为对的人就显得没文化了,那怎么不对呢?要知道词句的来龙去脉,必须追根求源,找到最早的源头。
那么,“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四个典故从何而来呢?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最早用这八个字形容美人的,却出自庄子、曹植、李白之手。
庄子创造了“沉鱼落雁”。
《庄子·齐物论》:“毛嫱、骊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
”这段说的是毛嫱和骊姬是人们公认的美女,水中的鱼儿看到毛嫱和骊姬,自愧不如,游到深水躲起来;天上的鸟儿看到毛嫱、骊姬,自愧不如,远远地飞走;麋鹿,就是现在所说的“四不像”,看到了这两个美女,赶快跑开。
用现代汉语来说解释庄子的话就是:毛嫱、骊姬这样公认的美女一露面,大自然的美丽动物都感到羞愧,鱼下沉、雁高飞、鹿狂奔。
曹植创造了“闭月”。
曹植的《洛神赋》是经典,写美丽的洛神出现,像光彩四射的明珠,周围一切黯然失色:“仿佛兮如轻云之蔽月。
”洛神出来,月亮的光辉都被遮住了。
所以“闭月”典故来自三国时曹植的《洛神赋》,不是来自貂蝉,貂蝉是元代末年才虚构出来的形象。
那时“闭月”典故早就有了,是曹孟德那个才高八斗的儿子曹子建创造的,比貂蝉早一千多年。
李白创造了“羞花”。
李白做过一首《西施》:“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古今,荷花羞玉颜。
”说的是西施是越国的美女,她是苎萝山出来的,她的美丽穿越了古代到今天,她的美丽连荷花都因此而感到羞愧。
李白是写“羞花”的专家,写完西施还写杨贵妃,他说唐明皇到御花园赏花,一边是国色天香的牡丹花,一边是有倾国倾城之貌的杨贵妃,李白写“名花倾国两相欢”,用牡丹花与杨贵妃相比,人和花是对等的。
但是“羞花”,人和花就不对等了,是花因为人的美而羞愧,而使得花羞愧的,是西施。
看来李白认为西施比杨贵妃更美一些。
最早把“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连用到一起,何时?传说,苏东坡曾给欧阳修念他的朋友文与可的诗句,说:您看,这两句诗写得多漂亮?“美人却扇坐,羞落庭下花。
”怎么解释呢?古代的婚礼,新妇得用扇子把脸挡起来,拜堂后移掉扇子,叫作却扇,新妇去了扇子,露出美貌的容颜,堂前鲜花一看,感到惭愧,凋谢了。
苏东坡觉得,这写得多好哇。
欧阳修很有学问,他说:这有什么好的?“羞花”哪儿是你的朋友创造的?早就有了,他那是拾人牙慧。
后来《五代史》用“花见羞”称呼一位美女,从此,小说,戏剧出现无数的花见羞和百花羞。
据《元史》记载,最早把“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连到一起用,是元代南戏《宦门子弟错立身》:“可叹你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也就是到这个戏里,“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变成了“沉鱼落雁”。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从此连起来,成了古代文人的口头禅了。
《洛神赋》竟与《登徒子好色赋》有关联,信吗?《洛神赋》不仅创造了“闭月”典故,曹植对洛神的具体描写,把中国古代美女标准树立起来了。
曹植写洛神出现时,“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换做现在的话说,洛神好像是扇动着美丽翅膀的小鸟儿,好像是游动在天空中活泼的龙,好像是秋天的雏菊一样辉煌,好像是春天的嫩松一样丰茂。
曹植在具体写洛神美到什么样子:“秾纤得体,修短合度,则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
”翻译成白话是,“秾纤得体”,就是不胖不瘦;“修短合度”,就是不高不矮;“肩若削成”,就是肩膀灵巧秀美;“腰如约素”,字面意思就是,洛神的腰像一束紧紧捆起来的白色绸缎,引申意思是:洛神杨柳细腰;“延颈秀项”,是洛神的脖子线条优美圆润细腻;“皓质呈露”是洛神的皮肤细嫩之白皙,美玉一样。
曹植的《洛神赋》其实受到战国时宋玉《登徒子好色赋》的影响。
宋玉写了个非常美丽的美人儿,这个美人恐怕是当今世上所有男人向往的。
宋玉怎么写的呢?“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如何解释呢?这个美人儿身材恰到好处,加一分就高了,减一分就矮了,皮肤的颜色和嘴唇的颜色恰到好处,如果抹粉就太白,如果涂口红就太红。
她的眉毛像翠鸟的羽毛美丽而有光泽,她的皮肤像白雪,杨柳细腰,嫣然一笑,露出牙齿,像小贝壳一样闪闪发光,笑容可以把城市迷倒。
崔莺莺竟能迷倒和尚,是吗?现实中的美女究意能让男人神魂颠倒到什么程度呢?王实甫的《西厢记》写莺莺小姐赴水陆道场,就活灵活现地写出来了。
崔莺莺到寺院参加给父亲做佛事的水陆道场,她走到佛殿跟前,一下子遇到在寺院借住的张君瑞。
张君瑞一看到崔莺莺,瞪着色迷迷的眼睛,流着哈喇子唱了一段:“颠不喇的见了万千,似这般可喜娘庞儿真罕见,则着我眼花缭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向半天。
”美女使青年书生着迷,可以理解,最不可思议的是,崔莺莺让做佛事的老和尚和小和尚傻了眼:“大师年纪老,法座上也凝眺;举名的班首,真呆僗了,觑着法聪头做金磬敲。
”德高望重的、老态龙钟的大师级和尚,不转眼珠地看着这个美女;著名的高僧,看崔莺莺看呆了,看迷了,明明是他的弟子法聪在他的跟前来回的晃,他竟然把弟子的脑袋当成金磬,“梆梆梆”敲起来了!一场庄严的佛门圣事就给美女搅黄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