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曹禺先生在《雷雨》这部话剧中,人物形象写得最鲜明的,我觉得是繁漪。
繁漪的个性,是最具“雷雨“般的性格特征的一个角色。
她在整部戏中起着调动全剧人物情节的中介作用,她是整部剧本的内在动力。
她揭露了周萍的虚假软弱,她把待萍招到周公馆与周朴园见面,从而引起一连串人物的矛盾纠葛,关住四风,使周萍被侍萍相认的也是她,当周萍将携带四凤私奔离家时,正是被她发现后,叫来了一家之主周朴园。
使得整个戏剧达到高潮。
她是这样一个人物,当她出场时,给人的印象是一个美而忧郁的年轻妇女,她带着失望和痛苦及怨恨,仿佛有一股被压抑的生气,流露在她那双灰暗色的眼睛里,她是旧时代中国知识女性中的一个。
“她的文弱,她的哀静,她的明慧一对诗文的爱好……,在她心里,在她胆量里,她狂热的思想里,在她莫名其妙的决断时忽然来的力量里,整个看她,她似乎是一个水晶。
"她"跟一切年轻女人一样,她爱起你来象一团火,那样热烈,恨起你来也会象一团火,把你烧掉。
"然而她的外形是沉静的,忧烦的,象秋天傍晚的树叶轻轻落在你身旁,她觉得自已的夏天已经过去,生命的晚霞早暗下来了。
这就是繁漪!但落进了周朴园的手掌之中,几乎被软禁在与世隔绝的周公馆里,过了十八年的生活。
孤独寂寞的生活,窒息了青春岁月,使她沉闷得透不过气来。
后来周萍出现了,似乎带来了一股年轻人的纯朴清新的空气,他的热情,他的果敢冲动,赢得了繁漪的心,她把自己的爱,自己的名誉,整个交给了周萍。
然而周萍毕竟是周朴园的儿子,他犹疑怯弱,胆小怕事,是值不得繁漪去爱的人,后来周萍就处处回避着繁漪了,并且想离开周公馆,撇下繁漪,一走了事。
在此等情景下,繁漪的“雷雨“般的性格就爆发了出来,她揭穿了周萍,揭露了周朴园的伪君子面目。
她不满于自已受屈辱的地位与被欺凌的处境,发泄了愤怒的反抗!《雷雨》剧本中的一连串悲剧,就由此产生了,繁漪本人显然也成为悲剧中的人物,这是旧时代的一个悲剧。
我认为曹禺先生的代表作《雷雨》里面繁漪是作者满怀激情塑造的人物。
她渴望自由和幸福,但她的周家18年,过着没有爱情和温暖的日子。
她不顾乱伦的罪名转而到周萍那里寻找感情寄托,然而周萍却重复其父对侍萍的态度,父子两人把繁漪逼上了绝路。
封建资产阶级家庭中后母或姨太太与大少爷的乱伦关系,这也是文学创作中的老题材。
《雷雨》与以前此类作品绝不雷同,就在于作者不单纯是暴露,而且赋予繁漪血肉生动的性格特征以一线光明。
繁漪的行动带有追求个性解放的因素。
她受不了周家的烦闷窒息的生活,但按照她的身份、思想又无法冲破这个家庭的桎梏。
她的追求也是相当卑微的,只要能与周萍保持着母亲不母亲、情人不情人的关系,她也苟且的活下去,至少暂时是这样的。
而为了拉住周萍。
为了满足自己感情上的需要,繁漪照样可以不择手段,可以损害别人。
因为她性格中还有阴鸷、残忍的一面。
当她无法忍受周家父子的伤害时,她的报复、反抗也是非常强烈的。
周朴园所要建立的“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最终因为她的“爆炸”而奔溃了。
但曹禺笔下的周家与巴金笔下的高家是不一样的!尽管周朴园家庭成员或死或疯,但他已经镇压、瓦解了工人运动,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地位尚未完全动摇。
他要重组家庭也不是什么难事。
但是繁漪的反抗毕竟对于周朴园是一个重大的打击,至少在精神上是有力的一击。
“后院起火”。
加上正面的工人运动的冲击,周朴园再不能稳坐安乐椅。
这至少从一个侧面表明他已经好景不长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