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外国的著作,最头疼的就是人名。
有些著作的人名就是一大长串,根本就记不住。
对于人名超长的那些国外著作,我就不是特别喜欢去阅读。
《百年孤独》就是如此,里面的人名不仅长,而且还特别绕嘴。
更何况好多人名还差不多,有时候名字还一样。
读着读着最后就分不清谁是谁啦,根本的原因就是人名记不住。
的确是非常令人头疼。
有心不再继续读下去,可偏偏这本书有股魔力,又让人欲罢不能。
其实国外的名著也不是全部如此,只要字数别超过四五个,读起来别太绕嘴还能接受。
著作里面的人名只是两三个字最好,比较符合我对人名的习惯。
于是我就采用了一个很有效的方法。
这个方法是在我读完《飘》之后,受到了启发在《百年孤独》上试了一下,没想到效果居然很好。
《飘》这本书有多个翻译的版本。
其中有一个版本,把女主人公斯佳丽·奥哈拉翻译成郝思嘉,把男主人公瑞特·巴特勒翻译成白瑞德。
这个版本对于人名的翻译,非常符合中国人姓名的习惯。
所以这个版本也是当时我最喜爱的版本。
受到这个版本《飘》的启发,我在阅读《百年孤独》的时候,就开始用自己的习惯,把里面的人名重新起了一个名字。
读着读着就往前翻,把人名搞清楚,然后再起一个中文名字,用笔在上面做好标注。
自从给《百年孤独》里面的人物重新起了一遍名字之后,后面再读这本书的时候就没有任何困扰了!从第一次读《百年孤独》开始,就从没有看过什么人物关系图之类的东西。
只要重新给他们起一个好记的名字,这本书就没有阅读障碍了!【非常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评论。
如果喜欢敬请关注@寄暇学宫】
《百年孤独》中人物的名字的确是让人有些头疼的,彼此之间都太像了,而且他们之间的伦理关系有时候还比较混乱,这就更增加了读者的困扰,我的建议就是,多读上几遍。
先是要以故事情节为主,略过人物关系。
这本书要是只读上一两遍,是难以搞得清书中的人物关系的,所以大家不妨先以故事情节为主,反正这个人物在短小的故事片段中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都发生了什么故事,叙述故事才是小说的主旨。
读书的乐趣就在于消遣时间。
对于大多数的读书人来说,读书的目的仅仅是在于消遣时间,专职于学术研究的人毕竟只是少数。
在睡觉之前,打开床前的台灯,捧上一本心爱的小说,看着看着就可以进入梦乡了,这才是读书的乐趣所在,如果小说中的人物关系搞不清,那太好了,正好可以再多读几遍。
不赞成参照那种人物关系表。
网上有着大量的关于《百年孤独》中的人物关系表,难道我们在读小说的时候,旁边还要放着一份这样的指导吗?这种行径,和我们在上学的时候,参照着标准答案来做题是何等的相似啊,消遣的乐趣又何在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