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立而立人,第1张

己欲立而立人 怎样正确理解“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谢邀!这句话可以看出孔子的两个极端——慈悲,以及天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简言之就是两个字:博爱四个字:以己渡人有些近似于“让一部分人先强起来,然后先强起来的人帮助不强的人”可是最大的关键就是,这个“立人”或是“达人”(简称为帮助人)只是责任,却是不义务,更不是法律。

我有钱了,那么为什么要让你也有钱呢?如果让你也有钱,我有什么好处么?如果没有好处,为什么要“立人”,为什么要“达人”?如果我没有帮助别人,会受到惩罚么?不会!会受到制裁么?不会!确切地说,如果我不帮助别人,谁能把我怎么样呢?正如让坐,不让座是本份,让座是情义。

我只有让座的权利,却没有让座的义务!所以小可个人认为孔子的思想很天真。

天真到企图用建议来代替规则,用道德来取代法律,用善良来抵御人性。

毫无疑问,鲜红的历史告诉我们,没有人可以做到这一点,就连孟子也没有做到,朱熹,王阳明,曾国藩都做不到。

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么?南京的彭宇,以及前段时间埋在 *** 场下十六年的冤魂,或者那个被交通意外的教师,以及前几天要帐未逐的悲剧者,更有无数借钱给朋友的傻蛋,都赤祼裸地告诉我们欲立,欲达,都不难。

难的是立人,达人!穷则独善其身易,达者兼济天下难。

难的不是不想,也不是不愿,而是不敢!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这段话出自《论语》,“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照一般的理解,这句话是说要自立而必立人,要想自达而必达人,这么理解本来也没什么错。

但是细微之处不搞明白,这句话就有毒。

这里面有个先后的问题,到底是先自立而后立人,还是先立人而后自立?答案显而易见。

这句话的本意是推己及人,而非舍己从人。

许多读书人都犯的毛病,把自己放一边儿了,去成全别人。

人家立起来了也不感激你,这样的好好先生和糊涂君子多的是,你说他读书了没有,读了一肚子书,结果越读越糊涂。

子贡就犯这个毛病,上来就想博施济众,孔子没有骂他,跟他讲道理,博施济众好啊,这是圣人啊,可是就像尧舜这样的圣贤要博施济众也力有不逮,为什么?能力有限,有些事硬是做不到啊。

比如让60岁以上的老人都有肉吃,这个可以做到,难道60岁以下的就不想让他们都有肉吃吗?当然想,可惜圣人也变不出这么多肉来,圣人亦有所不能啊。

一个人自身没达到那个程度就想博施济众那是妄想。

孔子下面接着又说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这句话的含义是由身边做起,你有多大能力就做多大事,换句话说一个人的德行修养有多高就看你做了多少事,这是一个标准,你说我学问高,对别人没一点好处,对世道人心无益,那你的学问就值得怀疑了。

这与《大学》所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是一个道理。

是推己及人,而非舍己从人,我再次强调这一点,并不是不切实际的无条件去帮助成全别人,你没那个能力,就算你帮助他了,别人也不当你是盘儿菜。

下面问题来了,如果连最简单的都做不到怎么办?我连身边的人都帮不了。

孔子也给答案了,这就要说到另一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如果你实在没能力去立人去达人该怎么办?那就首先做到最基本的东西,自己不想要的,不喜欢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这就是仁的开始,最初的修养功夫。

总结一下,整段话是孔子在教育子贡不要好高骛远,没读几天书就整得自己跟个圣人似的。

佛家讲自渡渡他,结果好多人未能渡众生,反被众生渡,再一个众生也未必就愿意让你渡。

老老实实的从自身做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看似最初的,其实也是最终的。

这句话潜在的意思是不强加于人,就是顺从别人的意愿,不违逆民意就是顺从民意,不违逆天道就是顺从天道。

这其中的深意请诸君仔细思忖,不违就对了,不必再找一个顺,不欲就对了,不必再找一个欲,取其中道。

所谓“己欲立而立人”自立就对了,不必再求立人。

人能自立而立人自在其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2312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7
下一篇 2022-10-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