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很简单,答案也很简单。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虞世南的《蝉》。
诗句的意思,作者也告诉了答案。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在这里“藉”同“借”。
是不是如此理解就完全领会到了这首古诗的意境呢?肯定不是。
虞世南、李商隐的《蝉》和骆宾王的《在狱咏蝉》被称为唐诗中的咏蝉三绝。
我们来看看虞世南的《蝉》绝在哪里。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夏天的蝉隐匿于枝叶茂盛梧桐树干上,古人以为它就是居高饮露,怡然自得。
垂下樱须,啜饮甘露,还时不时歌唱。
那声音传得老远,增添夏日韵味。
作者难道真的就是写写这所见的情形吗?显然不是,他是要借物抒发自己的情怀。
表明自己就和这只夏日栖息于高树之上的鸣蝉一样,品格高洁。
饮露居高不染世俗。
就算声名远播,也不是凭借风力,而是自己站在高处,人生的境界也就与众不同了。
小小的蝉,声声鸣唱,却会引发诗人丰富的联想,留下千古名句,这就是诗人灵魂的展示。
此句出自初唐名臣虞世南《咏蝉》,原诗如下: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字面意思:不是凭借秋风。
藉:凭借。
这是从反面突出上一句,“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藉的是“居高”。
“居高”一语双关,借蝉居高树,说自己身居高位。
为什么“居高”如此自豪,说得如此直白,毫不含蓄,简直像在炫耀?因为“居高”是为了“垂緌饮清露”,。
这句本义是说蝉垂下触须啜饮清露,垂緌暗寓缙绅,饮清露暗寓高洁,其实是说自己身为高官,却是清流一派,非醉心权势、追名逐利、鱼肉百姓之俗流可比。
所以居高,既指居官阶之高位,还指居品德情趣才能之高位。
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初唐著名书法家、政治家,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日本学界称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为“初唐三大家”。
代表作品《北堂书钞》被誉为唐代四大类书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类书之一。
隋炀帝时官起居舍人,唐时历任秘书监、弘文馆学士等。
他死后,太宗叹息说:“今其云亡,石渠东观无复人矣!”可见虞世南说自己居高、饮清流,的确有底气。
“声自远”之声同样一语双关,既指蝉鸣之声,又喻指自己美好名声远播,人尽皆知,天下闻名。
“清露”、“居高”、“声自远”合起来说自己内外兼美,名实相符,实是有才德之人的理想境界。
“非是藉秋风”还有什么深层含义呢?《红楼梦》里说: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风的作用很大,可以让人直上青云。
而虞世南说,我的声名是凭借自己实力而远播的,不是借助外力,例如皇帝的宠信。
所以这句诗的内在含义,是说自己才能高、品德高、情趣高,是靠实力而居高的,清名远播,无须也不屑依靠外力。
自恃、自豪、自信、自傲之情,借蝉之鸣声含蓄道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