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金瓶梅》是这样说的,武松先是来到西门庆开的大药铺门前,找西门庆厮打,正好有一姓傅的看门伙计看见可他。
武松问他,你家大官人在家吗?傅伙计认得武松,就说,不在家,都头有啥话说。
(有啥事情的意思)武松说,且借一步说话。
那伙计不敢不出来,被武松引到僻静的巷口,武松翻过脸来,用手捉住他的衣领说,你是要死要活。
傅伙计道,都头在上,小人不曾触犯都头,都头何故发怒。
武松说,你若是要死什么不用说,若是要活时,对我实说,西门庆那厮如今在哪里,我的嫂子被他娶了多少日子,一一说来我便罢休。
傅伙计原是胆小,见武二发作,慌了手脚说道,都头息怒,我在他家每月二两银子,只管看门,其他不管他们闲帐,大官人本不在家,白与一相知去了狮子街桥下的酒楼吃酒去了,不好说谎。
那武二直奔狮子街桥下酒楼二来。
西门庆正和县中一个皂吏李外传在楼上吃酒,原来李外传专一在府县前绰揽些公事,往来听气儿赚钱使。
外号李外传。
那日叫知县回出武松的状子,讨得这个消息,便来报与西门庆知道。
于是西门庆叫他在酒楼吃酒,把五两银子送他。
正吃的热闹出,往楼下看了一眼,见武松正往楼前走来,已知此人来意不善,不觉得心惊,再往下走来不及了,隧推说更衣走往后楼躲避。
武二到楼前文酒保,西门庆在此吗?酒保说,西门大官人在楼上与人吃酒。
武二直奔楼上,早不见了西门庆,叫一人坐在正面,两个唱得粉头坐两边,认得是李外传,知道他是来报信,不觉的怒从心起,指着李说,你这厮,把西门庆藏在哪里了?快说了,饶你一顿拳头。
李外传见是武二,先吓呆了,见又逼问,不敢说话,武松更是生气,一脚踢了桌子,粉头吓得嗷嗷跑了,李外传见不好想跑走,武松把他扯了来道,你这厮问你不说,往哪里去。
飞起一拳发在李的脸上,李嗷嗷叫到,大官人白去后楼更衣去了,不干我事,饶了我吧。
武二听了,顺势讲他撮了起来,隔着楼窗往外一兜,说道,你既要去,就饶你去吧。
扑通一声,正撞落在街心里。
武二随即往后楼来寻西门庆。
此时西门庆见武二在那行凶,吓的心胆都碎了,便不顾性命,往后窗一跳,顺着房檐跳下人家后院去了。
武松不见西门庆,以为李外传说谎,急着回转下楼,见李外传跌的半死,眼还能动,气不过,兜裆又是两脚,那李外传早已哀哉断了气。
武松没能打死西门庆!
要回答这个提问,首先要明白作者的思想意图,《水浒传》中的武松杀嫂潘金莲就一个痛快,狮子楼斗杀西门庆也是一个快意恩仇,这些故事其实都是为了突出武松好汉的性格。
而《金瓶梅》的故事虽然取自《水浒传》,但作者兰陵笑笑表达的主题思想不一样,《金瓶梅》中的武松成为了配角,而西门庆、潘金莲成为了男、女主角,武松这个配角当然一败涂地了。
《金瓶梅》巧妙的借用了《水浒传》武松杀嫂的故事,演绎成为了洋洋洒洒的一百回大书,书中的人物武松、西门庆、潘金莲已经脱离了《水浒传》的影子,成为了符合《金瓶梅》故事情节中的人物,也可以说《水浒传》中的这些人和《金瓶梅》中的人物只是同名同姓而已,绝不是同一个人,此西门非彼西门,此金莲非彼金莲,此武松非彼武松也。
武松出差回来替武大郎报仇时,《金瓶梅》的作者为了延续自己的故事,让武松在狮子楼斗杀西门庆时怒杀了来给西门庆通风报信的李皂隶,西门庆却顺利的逃脱了武松的追杀。
最后的结果,武松被判刑流放,从这里开始进入了《金瓶梅》模式,故事情节彻底摆脱了《水浒传》的影子,进入了《金瓶梅》的世界。
《金瓶梅》的作者让潘金莲、西门庆多活了六年至七年。
书中的人物演绎完他们的故事就死了,西门庆是病死的,并不是武松杀的。
武松刑满释放回来只是诱骗潘金莲回家,替哥哥报仇,杀了潘金莲,然后上梁山落草去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