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唤起了中国四千年大梦。
1894年甲午战争前夕孙中山上书李鸿章,希望清政府能够效仿西方,求富国强兵之道,化民成俗之规,李鸿章没有接见孙中山。
如果接见了,则清政府的实力派可能很早就与革命党人取得联系。
在随后的甲午战争中得到民间的支持。
1894年11月,甲午战争后,孙中山来到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具有民族复兴思想内涵的口号。
孙中山认为清朝政府已经成了洋人的政府,多次发起武装起义,企图推翻清朝,终于在1911年建立了中华民国。
前后时间不过17年,孙中山的革命完全是受甲午战争的影响而激发的。
而梁启超也开始了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探索,他不主张推翻清朝,而主张君主立宪,走资本主义道路,他协助康有为发起了戊戌运动,虽然失败,但他的少年中国说影响巨大,建设现代民族国家成为共识。
梁启超第一次使用了现代意义上的民族一词,提出了中华民族的观念,他考察了中国历史上存在的8个民族:华夏族、苗蛮族、蜀族、巴氏族、徐淮族、吴越族、闽族、百粤族和百襥族(彝族),最后都融合成华夏族。
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中华民族的概念最终确立和形成,为大多数人接受。
李大钊进一步提出了中华民族复活的思想,标志着中华民族复兴观念形成。
章太炎提出了保存国粹,虽然是个文化保守主义者,提出了保存国种、爱国,保存文化,保持文化的独立性,复兴中国文化,复兴国学的主张,从文化角度提出民族复兴的使命。
他们基于甲午战争失败带来的严重民族危机,充分认识到民族主义问题,民族复兴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这些都大大唤起了中国人,亚洲的中国人开始觉醒。
中日甲午战争(1894年7月25日—1895年4月17日),对近、现代的中国,甚至是现今的中国,都有着大的影响。
甲午战争后,世界列强疯狂的开始进一步的侵害中国的主权和利益,使中国成为了半殖民地的国家。
而日本凭借着甲午战争,成为了准列强,并利用中国的赔款(2.3亿两白银),为下一次战争作准备。
日俄战争使日本成为了世界列强之一。
对于中国来说,从此刻开始,在身旁出现了一个对中国最了解、最贪婪的列强—日本,也就是从此时起,日本对中国持续数十年的伤害。
在1915年5月9日,日本利用世界列强陷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机会,强迫中国签订了《二十一条》,妄想使中国成为又一个朝鲜,这些条款直到二战日本战败,才被彻底的废除。
再到了1927年7月25日的“田中奏折”,提岀了:“如欲征服中国,必须征服满蒙。
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
”在此后的1931年9月18日,日本迈出了侵略中国的第一歩,占领了中国的东三省。
1937年7月7日,发动了鲸吞中国的全面侵华战争,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为止。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1945年日本投降,日本对中国的各种伤害(中国军民的死伤、经济损失、被掠夺的物资、文物等)是罪孽深重的,并极大的延迟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在中国近、现代史中,没有哪个国家对中国的伤害,能与日本相比较的。
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已深远到现今。
可以说,对现今的中国领土完整影响最大的问题——台湾(包括钓鱼岛),是与甲午战争有最直接的因果关系。
至少,有一点谁也不能否认的是,在日本殖民统治的五十年间,通过“皇民化”统治(奴化统治)和去中国化(现今的台独分子的去中国化,真是孙子辈的恶毒行为),产生了不少的岩里政男(李登辉曾用的日本姓名)式的人物。
这为两岸的和平统一,制造了很大的困难。
所以,中日甲午战争,对近、现代的中国近、现代化建设和现今的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