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为利往的原句

皆为利往的原句,第1张

皆为利往的原句 古人说“天下熙熙,皆为名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你认为有道理吗?

“天下熙熙,皆为名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句古话,一直流传至今。

老祖宗留下的文化能够被后人传诵或者追寻的,一定有它的经典之处,或者有它的道理被人认可和肯定。

但是,该怎么解读、理解先人这句话透出的文化思想? 我小时候的乡村,经常会来些玩杂耍的艺人。

开场白里除了拜师访友之类的客套词之外,通常还有一句:“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人过不留名,不知张三李四,雁过不留声,不知春夏秋冬”。

可见,卖艺糊口养家之外,也是为名而来。

所到之处,也有艺人就此收徒,或者受人资助安顿下来,开馆传艺,强身健体。

历史朝代上的民间艺人很多,人在江湖漂,一是为养活全家人的日子,二是为自己扬名立万,三是传承技艺。

千百年来,它带动了民间的文娱活动、强身健体活动,也形成了一定的文化。

一定程度上,这些成千上万的民间艺人,为中国武术、杂耍等技艺和文化进行了广泛的传播,让这种文化一直活跃并传承下来,千年不衰。

如今社会的发展让中国武术、杂耍、京剧等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

各种此类赛事赢得了国威,让国人脸上洋溢着荣光。

国家和民族是个人命运的共同体,所谓民威国壮。

以无数个“我”的个体的威名汇集成雄风,或展现一个国家的风采和威名,从而维护共同的利益,才是先人思想的本意,是“天下熙熙,皆为名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句古话的文化精髓吧。

个人的名利是“私利”,维护国家、集体共同的利益才会有发展共赢。

但愿我们记住,别曲解了先人的本意。

太史公《史记》中有一篇《货殖列传》,其中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货殖”的意思是指通过货物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从中谋财生利。

除了货物生产、交换也包括手工业以及农、牧、渔、矿等产业。

“列传”是《史记》中的一个体例,是历史上重要人物的传记。

《货殖列传》记的就是在谋利生财中的杰出人物的事迹。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不能单纯地理解为天下间所有人做所有人都是为了谋利,这样不符合原作者的本义。

应该把这句话放回原作中去理解,不要抛开背景。

原作中太史公认为求利是人的本性,因此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面对这种情况,应该“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意思就是顺其本性,循循诱导。

并且太史公还认为,君子富有了会愿意施行仁德,小人富有了也会愿意尽自己的力量去做一些适当的事。

所以太史公的考虑角度是从国家的治理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是认为从个人角度讲,一个人就应该以“利”作为唯一人生目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2409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7
下一篇 2022-10-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