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迟国

车迟国,第1张

车迟国 三位大仙保佑了车迟国二十年,为什么会落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忘了是谁说的,弱小和无知从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三位妖仙之所以落了这般悲惨的下场,表面看是招惹了佛门,导致孙悟空的报复,其实不然。

主要的原因是国王的纵容与他们的狂傲不自省。

三位国师上殿,国王“急下龙座,躬身迎接”,满朝文武“控背躬身,不敢仰视”,而那大仙却对国王“径不行礼”。

从行为上看,国王对国师的恭敬已经习惯成自然,三位妖仙也习以为常,不以为意。

可是在封建时代,国王乃九五之尊,受万民景仰,国师再怎样位极人臣,被国王视作股肱,也不应该废了礼教,怎么能本末倒置要国王躬身迎接。

三位妖仙会有这样的表现,一则是国王谦逊,对三位国师礼敬有加;二则是三位妖仙二十年来养尊处优,时时被人当做神仙膜拜,又得圣心,恃宠而骄,养成天下唯我独尊的傲气使然。

接着便是赌胜求雨。

正巧趁着乡民祈雨,国王提议双方对赌。

这提议明显是欲加害唐僧师徒,以消三位国师的怒气。

因为国王对三位国师的本事是有信心的,而且基于以往的经验,和尚不济事,赢面不大。

这时的国王对国师是无条件的信任,可惜这次道士不济事。

这一败,彻底激怒了三位妖仙,呼风唤雨二十年,何曾尝过这种滋味。

妒火中烧,连国王都看得出孙悟空呼龙使圣之法比国师的呼风唤雨之术高深,意欲放唐僧师徒西去,可三个妖仙依功邀宠,说什么也不同意。

国王只得顺着妖仙的心意,再斗第二局。

云梯显圣,国王没见过,当然愿意开开眼界,权当图一乐呵。

鹿力大仙却有些不地道,暗中使坏,可他哪有孙悟空坏呀,结果输了。

国王又打算放唐僧师徒西行,三位妖仙依旧违逆不允。

再斗隔板猜枚。

猜衣服,猜桃,连输两场,国王再次要放唐僧师徒西去,妖仙依然不尊圣意。

这时的国王其实也想要自己的国师能赢一局,一来免得在外乡人前丢了一国的脸面,二来也为平息国师的怒火,于是猜道童的时候,国王配合着虎力大仙作弊,却依然输了。

这次输了,国王从凡人的角度已经察觉唐僧师徒有神鬼帮忙,惹不起,第四次打算放唐僧师徒西去,但三位国师却叫嚣着要赌砍头、剖腹、下油锅。

若说之前的赌斗只是赌气,这三场比试却是实实在在的诛杀,可以看出三只妖精有多么的气急败坏。

国王开始不耐烦了。

不论三位国师予车迟国有多大的恩德,这样几次三番地当着群臣的面违拗圣意,已是大不敬,且接连输阵,将车迟国的体面丢尽。

可三只妖精却不自省,置圣意于微末,在国王御座之前喊打喊杀,根本没把国王放在眼里,完全不成体统,其狂妄的程度可见一斑。

国王心中的不快其实从他命令三只妖精的话语中可以看出。

头一阵,国王道:“大国师,那和尚也不肯放你哩。

你与他赌胜,且莫唬了寡人。

”国体为上,赢了你才好作威作福,输了,便是唬了国王,欺君之罪,是死罪。

第二阵,有了虎力的前车之鉴,竟然还不知收敛,国王已然不再做重臣看待,对鹿力说:“这事不与寡人相干,是你要与他做对头的,请去,请去。

”此时国王对国师败了又败已经大失所望,冷漠至厌恶,颇有吃瓜群众看热闹的态度。

第三阵时,国王恐惧于孙悟空的怒火,命令道:“三国师,你救朕之命,快下锅去,莫教和尚打我。

”君贵臣贱,君要臣死臣不能不死,直接放弃了羊力。

三句话,他对三只妖精的态度从不信任到不在乎,一句比一句冷淡,一句比一句绝情,可惜三只妖精直至殒命也没听出来。

三只妖精修炼多年才脱了本壳,早已通晓世事,练达人情,只不过二十年在朝堂上呼风唤雨使其忘乎所以,狂傲不羁,以为有所倚仗,才会违拗宗法,无视帝尊,争强斗狠,以至于恍惚以为自身的权势乃天命所归,最终落个身首异处的悲惨凄凉。

车迟国三妖最后身首异处,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后台太上老君垮台了!太上老君跨台?众所周知,在《西游记》里,三界之中玉帝最大,太上老君虽是三清之一的道德天尊,却也只是玉帝的臣子。

太上老君对玉帝忠心耿耿,他常常替玉帝出谋划策,还炼丹伺候玉帝,因此连玉帝也要对他敬重三分。

太上老君深受玉帝重用,在孙悟空大闹天宫时,太上老君兢兢业业,多次为玉帝排难解忧,而玉帝也是对他还是言听计从。

此时的太上老君算是玉帝手下最重要的大臣,地位也非常高。

在孙悟空偷吃太上老君准备献给玉帝的仙丹后太上老君为了替自己开脱罪行,立即禀告了玉帝,而玉帝也就开始派兵去对孙悟围剿。

但孙悟空大败十万天兵天将,李靖派人来求助,玉帝很是苦恼,观音就举荐了二郎神,而太上老君为了抢功,阻止观音菩萨用玉净瓶去偷袭孙悟空,自己则直接用金刚琢去砸孙悟空的天灵盖,帮助二郎神擒了孙悟空。

玉帝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一次老君立下大功,所以在天庭众刑罚都伤不了孙悟空时玉帝毫不犹豫地听从了太上老君的建议,命他将孙悟空丢下八卦炉中。

谁知人算不如天算,这八卦炉没能烧死孙悟空,孙悟空从八卦炉中跳出后大闹天宫。

太上老君知道此罪不轻,就马上将责任推给了自己看炉的下人,这倒霉的手下就被罚去火焰山当了土地,老君也总算逃过了玉帝责罚,但从此也失去了玉帝的信任。

另一边,如来佛祖降伏了孙悟空,并准备将他感化,立了大功,因而得到玉帝重用。

如来佛祖命唐僧取经也就受到了玉帝支持,玉帝一声令下,三界都要支持这项盛举。

玉帝传令唐僧师徒在取经途中若有危难,叫天天应,叫地地灵。

老君看此种情形深知若想重新受玉帝重用,只能在取经这件事下想办法了,所以他就将金角、银角及五件法宝借给观音,让她在平顶山设下关卡以此来考验唐僧师徒。

太上老君的这个做法果然得到了玉帝的赞许,老君又重新受到任用,但是他的威望也已经大不如前了。

老君审时度势,只得如履薄冰,处处谨言慎行。

所以在乌鸡国那一回时,孙悟空向太上老君讨取仙丹时,老君即使记恨孙悟空,衡量轻重后一想:如果不给他,他再来一次偷丹怎么办,那时怕是会再连累自己遭受责罚……所以只得给了他一粒。

在车迟国时,老君的道教信徒还是有些权利的,所以他们施法求雨,还能成功。

但是这时的老君已经没有从前地位了,所以孙悟空三兄弟也就不把三清放在眼里了,又是戏耍三个国师,又是把三清像丢进厕所中。

那些掌管风雨雷电的神仙们看到佛道同时求雨,考虑再三,现在佛家势盛,自然要帮孙悟空而不帮三个国师,所以三个国师很不幸地输了。

而这三个妖怪却不知好歹,也不知道太上老君的现状,依然对孙悟空等人苦苦相逼,最后落了个身首异处。

再看太上老君,他原本地位就已经大不如前了,谁知他的牛太不听话了,竟然偷了金刚琢下凡为妖,阻止唐僧取经。

后来太上老君虽然帮助孙悟空将他降伏,但还是被孙悟空告到天庭去问了个纵容怪物、抢夺伤人的罪名,随后太上老君就被玉帝革职查办了。

也因此在凤仙郡时郡中的百姓求雨只需要烧香念佛就行了,并不用求道,可见这时道教降雨的权力已经被完全剥夺赐给了佛门,其主要原因就是太上老君的势力彻底垮台了。

在朱紫国时观音菩萨透露这金毛吼手持的紫金铃原本是太上老君的法宝,但此时却在菩萨的手中,可以推测太上老君府也被抄了,他的法宝被分给了佛教,其中紫金铃由菩萨所得。

那么,被革职的太上老君最后去了哪里?我们从玉华州那一回可以找到线索。

孙悟空去请太乙救苦天尊降九灵元圣时天尊说过太上老君送了一壶酒,狮奴就是喝了这壶酒才睡了三天使得九灵元圣下界。

从这里我们可以得知,原来太上老君被革职后跑为酿酒为生了!当然,以上全是胡说。

那么车迟国三妖究竟为什么会身首异处?因为他们破坏了“三教合一”的宗旨。

三教合一《西游记》的主旨是“三教合一”,也就全真教提出的核心思想,所以《西游记》的作者曾经被认为是道家的“丘处机”。

《西游记》表面上看好像是在抑道扬佛,实际上并非如此,三教合一的思想在书中多有体现。

天庭之上,皇权最大,所以无论是道祖太上老君还是佛祖都是玉帝的臣子。

取经大业虽然是佛祖的安排,但实际上是三界的盛事,是三教的盛事,一路上佛家取经,而道家也一路相随,出力不少。

比如太白金星就多次提醒孙悟空路途之上有危险,比如太上老君就借金角、银角给观音设定关卡。

孙悟空虽有移山架海之能,但也无法抵挡得住“三教”联手。

在平顶山时孙悟空能扛得起代表佛教和道教的须弥山与峨眉山,但当代表皇权的泰山压下时他就再也扛不住了。

孔夫子虽然在《西游记》中未曾出现,但他的地位却与道祖、佛祖并列,孙悟空曾说:李老君乃开天辟地之祖,尚坐于太清之右;佛如来是治世之尊,还坐于大鹏之下;孔圣人是儒教之尊,亦仅呼为夫子。

凤仙郡郡守得罪玉帝,在孙悟空的帮忙下全郡上下设立道场,念经颂佛,才得以求得玉帝原谅,降下雨水。

孙悟空是三教的化身,他从师于精通百家的菩提祖师,学的是道家法术,尊的是儒家伦常,取的是佛家真经;而书中更是提出了“学习佛道要以儒家为基础”的主张。

《西游记》讲的是“三教合一”,但故事中却也涉及到佛道不合,其中最明显的正是“车迟国”一难。

车迟国信道,车迟国三个妖道迫害佛家弟子,违背了“三教合一”的思想,所以他们才有不好的下场,连太上老君也不会出手相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2444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7
下一篇 2022-10-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