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是木实I樊圃。
很高兴能跟您一起学习。
要回答您的问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元末明初的画家、诗人王冕。
二、《墨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三、《墨梅》的当代意义。
一、 元末明初的画家、诗人王冕。
王冕的画作《墨梅》《墨梅》的作者王冕,是元末明初注明的书画家、诗人。
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食中翁”、“梅花屋主”等。
王冕一生嫉恶如仇、痛恨权贵,淡薄功名利禄,向往田园生活。
王冕生平非常喜欢梅花,种梅、咏梅、画梅。
《墨梅》便是王冕题在其画作《墨梅图》上的诗作。
王冕在画梅方面造诣深厚,对后世的影响也极大。
二、《墨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墨梅》 元 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自幼家境贫寒,他白天放牛,晚上则借佛寺的长明灯苦读。
自幼努力苦读的王冕,能诗善画,颇有文采。
长大后的他已是满腹经纶。
他历经坎坷多次考举都未得志。
但王冕本人始终不愿做巴结权贵之事。
此时他决定放弃功名利禄,归隐九里山。
王冕归隐的地方“九里山”这样的人生经历,让王冕不懈于仕途,对权贵也充满了蔑视。
王冕人为放弃人生信任,贪图功名利禄是对他人格的玷污。
归隐山林时的王冕靠作画写字为生。
他以淡墨来创作梅花,墨色的梅花,虽然没有娇艳的外表,但神清骨秀,端庄大气。
这正符合王冕的内心世界,他不希望用光鲜的外表去讨好人。
更不想屈膝于权贵,求得别人的夸赞。
他只想坚守他内心的清廉明洁,愿这一份清廉明洁如一阵梅香,留在天地之间。
三、《墨梅》的当代意义。
成功的标志难道就真的只有成为富翁吗?在现今的社会,有人说成功的标志是成为富翁。
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
依次逻辑,似乎我们的人生意义仅剩下贪腐富贵,这样真的是成功吗?当然包括我本人也不能免俗。
富贵利禄固然重要,但真的只是我们的全部吗?在这种价值观的引导下,还有多少人能真正理解人生的意义。
王冕画像读古人的诗作,尤其是《墨梅》,能让我们体会到古人不一样的人生境界。
我们感慨世间竟然有如此淡薄名利之人。
诗人王冕用他的诗画佳作,给后人留下了一份厚重的精神财富。
一种在当代看来如此清新脱俗的价值观。
在现在社会不图功名利禄、不向世俗献媚又是何其难。
但这样的高尚情 *** 又是无比珍贵。
王冕的诗画佳作之所以流传至今,也是因为它体现了人们所向往的高尚人格魅力。
《墨梅》这样的作品为我们后世树立了榜样。
指明了方向。
这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民族的价值所在。
总结:时光逾千年。
历史的洗刷,如大浪淘沙。
能被尊为经典至今流传。
那一定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向往的精神追求。
很多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必然要经过“主我”和“客我”的矛盾,自己眼中的自己和别人眼中的自己,总是不想符合的,以至于主客我之间会发生些许矛盾,而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在自己如何化解,王冕的《墨梅》意在化解主客我之间的矛盾,做到了“独善其身”,才会发出“不要人夸好颜色”的感叹。
诗人王冕:此生有田可耕,有书可读,便不会受人奴役元代诗人王冕,出身于一户非常普通的农家,他从小就非常聪慧好学,七岁便跟着父亲到田地里帮忙,据宋濂的《王冕传》记载: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
爱学习的王冕,被父母看到这种状况,很是伤心,因为家里贫穷无法让他去学堂上学,后来听说寺庙僧也会读书识字,便遣他到寺庙去,在寺庙的王冕,时常是: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王冕勤奋好学的品性被很多人惊叹,当时的一位富儒听闻此事便将王冕收为弟子,供他读书考官。
科举入仕是万千人梦寐以求的,王冕也是,他怀揣着“以秉忠之心,致君尚唐虞”,所以他参加了很多次考试,渴望入朝为官,造福百姓,可是却屡试屡败,王冕终于心灰意冷,落榜后,一把火烧了所有的旧作,并声称落榜是”童子羞,吾可溺是哉?“后来的王冕,便开始了清苦的隐居,他向往魏晋时期的陶渊明,并效仿陶渊明的诗文,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喜爱,甚至取出陶渊明“心远地自偏”的诗句,把自己的斋堂命名为“心远轩”。
隐居期间,有人对王冕的才华略微可惜,便想举荐他去做府史,管理财货文书出纳,可王冕却骂道:吾有田可耕,有书可读,肯朝夕抱案立庭下备奴使哉!至此,他此生便过着淡泊名利,清贫乐道的日子,做到了独善其身,认识自我。
在五十岁的时候,卖屋买船,以船为生,大儿船头学读书,小儿船尾学钓鱼,并有妻子卧船生病呻吟,足以见得,王冕此生的穷苦艰难,却怀着乐观的心,追求安逸闲适生活的心志。
诗意《墨梅》:自然中遗世独立,傲雪绽放,便是自然的主人王冕在《墨梅》中写道: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诗中,王冕在开头写“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就举了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临池学书的典故,王羲之在练字的时候,为了要洗笔砚,把自己家宅旁边的池塘染成了黑色,后人为了纪念王羲之,称这个池子为“洗砚池”。
而王冕举出这样一个例子,意在说明自己在画梅花的过程中,也像王羲之一样刻苦,把池水染成了墨色。
而开在洗砚池旁边的梅花,花瓣上竟也沾上了淡淡的墨水,像是一幅墨梅画。
被称为“梅花主人”的王冕,看似是在写洗砚池旁边的梅花树,实际上却暗含自己做的墨梅画,仿佛又给了王冕绘画的灵感,要以自家的风景为模板,画上一幅砚池墨梅画。
第二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是咏物诗的佳句,是诗言志的精品,作者借遗世独立的梅花,在寒冷的冬日傲放,来寄托自己的性格品质,自己也不愿意在仕途中被人牵绊,反而这轻松闲适更自在。
整体下来,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孤芳自赏、洁身自好的品质,不用鲜艳的颜色讨别人喜欢,暗示自己不去谄媚别人,反而重要的是在这自然中自在的活着,尽到该有的义务,便是一种安然,表达作者不媚俗,不慕权的高洁品格。
诗作背后:字字皆是血,笔笔都言志作者在进行文学创作的过程,也是物化的阶段,从“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是需要酝酿很久的产物,更是个人品格长期积淀的结果。
王冕一酷爱梅花,画梅无数,写梅花的诗句也十分多。
他首创“密梅”的画法,把枝叶繁茂的梅花,着以淡墨,只在花蕊处重点突出,意境空灵,纯水墨色的梅花绽放起来,仿若真的似的。
所以,王冕笔下的梅多以墨梅为主,勾勒简洁,枝干挺秀,多而不杂,笔力遒奇的王冕,常把梅花的神韵凸显极好,浓淡适宜,被称为“画梅圣手”。
殊不知,这墨色的梅,竟是作者对当时入仕失败后暗淡的心情。
孔子在《论语》中说:不学诗,无以言。
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以墨为伴、以梅自居的王冕,既知如何画梅,更知如何表达自己对仕途的无奈,更让世人懂得他的高洁人品。
明代姚浙《雪湖梅谱》中评价王冕的梅花:画梅用墨不用色,华光从来有笔力。
纷纷作者俱不同,貌得仙葩似荆棘。
补之叔雅师此老,各占花枝互有得。
前元博士柯九思,爱将脂粉染梅枝。
王家元章传墨法,雪月风烟种种奇。
明代刘基《题王元章梅花图》中评价王冕画梅称:会稽老王拙且痴,能画梅花称绝奇。
春窗走笔生古怪,中有窈窕倾城姿。
人生得闲真是好,得闲不闲惟此老,布袍阘茸发不梳,一生只被梅花恼。
天生梅实可知羹,尔梅有花结不成。
世间花实总尤物,不如画图终古无枯荣。
”孟子说“知人论世”,意在表明,要想了解一个人,就要根据他所处的时代、生活的背景做出评价。
而古人对王冕的评价,多从王冕画梅时的力度,画梅时的心境,甚至是王冕的人生选择去评价,称赞他高洁独立,抛却世间繁杂,做自然间快活的人。
结语《墨梅》一诗用简洁质朴的语言,表达了自家洗砚池旁的梅花,沾染了点滴墨色,而诗人却觉得染上墨色的梅花,愈发美丽。
在他看来,自家的梅花不需要别人驻足夸赞,只要梅花原本的香气能够飘洒万家就是一种价值实现。
正如诗人的品格,他抛弃了幼时入朝为官的志向,而是穿上布衣归隐田园,种菜种瓜、写诗绘画,在自己的心远轩里过着恬静的日子,或许会被柴米油盐所困,或许会被身居陋室所扰,但却永远不会被仕途跌宕而痛。
现代社会中,很多人会觉得知音难觅,更会觉得自我和他我的矛盾,此时,我们可以从史书中“知人论世”,阅读有关诗书,结合时代社会、人物生平,读懂他们的作品,了解他们的精神,方能从“无知音”到“有知音”。
作者:蔡小记参考文献:吕雪《只留清气满乾坤——元代画家王冕的墨梅风格渊源探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