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卷耳

诗经卷耳,第1张

诗经卷耳 《诗经·国风·卷耳》写的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的思念?有何依据?

野狐试答题主好,《卷耳》是一首女子怀念征戍未归的丈夫的诗,可以算作一首古老的“闺怨诗”了,我们还是先解说一下诗歌再探讨问题。

诗经·国风·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

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

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先解释一下字词吧。

卷耳就是苍耳,嫩叶可食用。

虺隤(huitui灰颓)腿软无力。

金罍(lei)、兕觥(si gong)都是高档酒器,因为写丈夫所以夸张酒器,以美丈夫,不可当真。

砠(ju)土石相杂的山。

瘏(tu)、痡(fu)都作病讲,意为疲劳过度。

这首诗共四章,第一章写女子无心采卷耳,斜口的竹筐没有采满,就把竹筐放在了路边,站在大路上向远处张望。

她在等候她的丈夫,她在思念她的丈夫,那远征在外、经年不归的人。

二三四章是虚写,是女子想象中的丈夫,内容为男子的直接叙说,大意是:我们时而登上险峻的高山,时而去攻占一座高地,时而去驻守一座土山头,我的马和仆人都累得筋疲力,战事何时才能结束。

我心里思念着家乡,思念着妻子,我还是喝杯酒吧,不要让自己老是想家,我心中充满忧伤,又有什么办法!这下清楚了,诗中写了两个人的思念。

前面女子“嗟我怀人”,后面男子“云何吁矣”,一“嗟”一“吁”,前后呼应。

虽然是虚写,是女子的想象,但情同此理,男子的思念也是必然的。

这种虚写思念,后世诗词中常有,本质相同,具体表现各异。

周邦彦说“五月渔郎相忆否”,久宦思乡的他,想着家乡的发小也在想念自己,也一定会在想念他;杜甫说“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战乱之时,思念妻儿的杜甫,借小儿女来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

古代交通、通讯很落后,兵役、徭役、游学、宦游、商旅等常使情人天涯一方,夫妻两地相隔。

所以古代诗词中,这种思乡怀人之作和闺怨之作非常多,就一点不奇怪了。

《诗经·国风·周南·卷耳》写的是两个人的思念,一对夫妻在不同的场景下,彼此牵挂并深情地思念着对方。

原文: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寘(zhi)彼周行。

陟(zhi)彼崔嵬(wei),我马虺隤(hui tui)。

我姑酌彼金罍(lei),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

我姑酌彼兕觥(si gong),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ju)矣,我马瘏(tu)矣。

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诗文大意是:我不停的采摘卷耳,可就是摘不满一筐。

唉,思念我那心上人,把筐丢在大路旁。

登上那高高的山峦,我的马儿腿都软了。

姑且喝下这盏酒,抚慰我的忧愁与思念。

登上那高高的山岗,我的马儿眼都花了。

姑且喝下这觥酒,安慰我的想念与忧伤。

登上那高高的山坡,我的马儿累倒了。

我的随从也病了,多么地可悲又可叹啊。

这首诗的风格不同于别的诗,通过诗文我们仿佛在看一出二人转,开场出现的女子因为思念丈夫,连卷耳都没心思去采,甚至把菜筐都丢在了路边。

似乎有心灵感应,紧接着一位男子的出场,好像在回应妻子:我还艰难的跋涉在苍茫的群山之中,路途曲折遥远,过了一坡又一岗,爬不完的山,过不完的河,我的马都已经累的眼花腿软倒下了,随从也累病了,我现在真的好想你啊!这首诗的美,不仅仅是语言表达方式上的美,更有忠贞不渝的爱情之美与诗情画意之美。

图片来自网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2453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7
下一篇 2022-10-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