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读

妙读,第1张

妙读 你有听说过拆书稿吗?以看拆书稿来代替阅读书籍的方式你如何看待?

谢谢邀请。

听说过拆书稿。

这两年,拆书稿、讲书稿比较风靡。

简单来说,拆书稿就是将一本书的精华内容,进行拆解,提炼。

很多平台都有拆书稿,平台的要求不同,拆书稿的写法也略有差异。

有的要求忠实原书,比如阿里的妙读,有的需要有自己的见解,夹叙夹议,比如有书的共读。

用拆书稿来代替阅读书籍,有优势也有弊端。

优势表现在:首先,拆书稿能帮你节省大量时间:拆书稿可以利用碎片时间看,或者听,比如:上下班的通勤时间,做家务的时间,等人的时间,等等,大大节省了时间,提高了看书效率。

其次,拆书稿能让人快速获取精华:根据二八法则,书中最精华的内容只有20%,而拆书稿就汲取了书中的精华,能让你快速get到书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再次,拆书稿帮你更好地理解:有些大部头,或者比较难理解的书,你自己看,或许还看不太明白。

而拆书稿是由专业人士撰写,他们能深入浅出地将要点讲明白,让你更容易吸收书中精华。

用看拆书稿的方式代替阅读书籍,也有其弊端,主要表现在:首先,将一本书拆解成一篇稿件,无法涵盖书籍的所有内容,会有遗漏掉精华的问题。

也许,在没有写进拆书稿的内容中,有你比较喜欢的点。

其次,拆书稿是别人对书的理解,就像讲书人把饭嚼碎了,喂给听书人。

如果依赖拆书稿,久而久之,自己的思考能力会退化。

所以,我认为最好的做法是,看拆书稿和阅读书籍互相配合,比较忙的时候听拆书稿,有时间就静下心来读书。

与此同时,可以将拆书稿作为线索,去发掘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再进行阅读。

关于拆书稿,是2018年新媒体形势下的一个新的现象,在提倡全民阅读的时代背景里,我们很多人因为快节奏的生活压力,导致没有过多的时间看书,没有兴趣看书,没有机会看书。

这诸多的原因,加上我们瞬息万变的快节奏生活状态,让我们慢慢适应了新环境衍生出来的快餐文化,其中就有拆书稿的盛行。

你不能说它不好,因为它也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但是,这种快餐式文化形式,看起来是给我们加餐了,事实上对于我们并无太大营养,不能深刻的体会,过目就忘,很多时候我们只能偶尔吃吃吧。

所谓拆书稿,指的是把一本书里的内容拆解成几个大的部分,然后每个部分再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取出作者的观点,态度,最后加上自己的理解解释出来。

一开始看起来,这样的形式挺适合我们这些成天没有机会看书的小白的,等到听了一段时间后,你就会突然发现,很多并不适合我们求知的方向,甚至过了一段时间,你似乎忘了自己原来还听过这本书。

虽然我们的耳朵很容易帮助我们的记忆里去记住一些东西,但是我们的大脑也会相应的筛选,作出自己的决定和判断。

拆书稿代替不了真正的阅读原书籍,具体表现在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拆书稿属于碎片化阅读。

从别人的观点里去找一本书的逻辑和思维,你不仅要听一个人的拆书稿,还要听好几个的,或许你才能建立起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而且拆书稿一般是作者写好,然后录音阅读出来,人们在上班的路上,中午休息的时候,吃饭等待的时候,通过碎片时间就可以完成的,这样的情况下是可以做到愉悦身心的,但是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因为阅读讲究环境,讲究读透,讲究理解。

拆书稿只能迅速帮你建立印象感,并不能做到深刻感。

第二,拆书稿不是知识的源头。

我们学习知识,一定是要去找知识的源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假如一直依靠别人的见解和观点,就不能做到去伪存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目的了。

这就如一个没有主见的人一样,总是跟着别人走,最后你能得到的东西就少之又少,更何谈知识的累积和知识体系的建立呢?读一本书,找到知识的源头,发现自己未能发现的,然后结合别人的观点和意见,才能得到最后全面的知识。

第三,拆书稿做不到完全挖掘书籍智慧。

如果你去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老师一定会要求你不仅是多读书,还要读好书,读经典。

因为经典书籍才是真正耐人回味的,它能流传数百年,就有它高深的智慧在里面,需要人们慢慢的去挖掘,而拆书稿只代表个人评论和观点,有些作者体会不到的,就不一定能告诉你了,这时候对于知识的全面性就会大打折扣,起不到相应的作用。

当然,对于我们只是想增加一点小小的见识和小知识来说,拆书稿还是会有一定作用的,正如我前面说的,作为一种快餐文化,它至少可以让你填饱肚子,起到这样的作用就已经很不错了。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希望对你有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2459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7
下一篇 2022-10-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