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第1张

百日维新 如何评价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也就是戊戌变法,它的本质就是一场“夺权运动”,以光绪为首的维新派试图借维新变法达到从慈禧太后手中夺权的最终目的,却客观上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不否认百日维新也有一定的进步作用和积极意义,但是各种原因决定了它失败的必然性。

1898年的清朝,政治生态已经处于弱干强枝的状态。

戊戌变法的实质是进行全新的权力洗牌,启用毫无政治资历的新人,围绕在光绪皇帝周围形成新的权力中心,这是旧官僚们所绝对不可接受的。

不消说无甚根基的光绪皇帝领着以康有为为首的中下层知识分子来进行变法,就是慈禧老佛爷亲自来抓,直接触动了地方督抚大员们的既得利益,也万万搞不下去。

事实也证明,根本不必慈禧出手控制光绪、叫停变法、通缉变法者,新政的几十条内容根本就走不出北京,地方大员只当是一纸空文。

事实上当时的清朝具备了开展自下而上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土壤条件,而不是自上而下。

各地有远见的督抚早已经进行了包括工业、商业、教育等洋务运动的改良尝试并初见成效。

康有为等改良派的折腾和失败,让地方实权人物看清了清政府的没有未来,也让革命者从中汲取了教训经验,最终导致十三年后的辛亥革命爆发,各省纷纷独立,清廷权力完全失控。

所以,百日维新虽然是一场对的改良运动,却在错的时间、错的地点,由错的人发起开展,结局自然好不到哪去,六君子的鲜血也几乎白流了。

喜欢就给个赞,谢谢!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司马砸光

戊戌变法对于清朝的影响其四并不大,现在看戊戌变法的影响,其实已经被夸大了很多。

因为,百日维新根本就没有做出什么实质性的成果出来。

甲午战争以后,清朝败于日本,清朝上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振动。

日本以一个小国的能力,能够打败诺大的清朝,和日本的明治维新有很大的关系。

于是,一些有识之士(当然也包括一些投机份子,比如康有为)开始认识到变法图存的紧迫性。

1895年,汇聚京城应试的一千两百多名举人,联名向光绪皇帝情愿,发起了著名的公车上书活动,这是戊戌变法的序幕。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上书光绪皇帝,请求变法。

光绪皇帝召见了康有为,表示不做亡国之君,支持康有为变法。

由于受到皇帝召见,康有为从一个小角色,迅速成为变法派的核心人物。

1898年4月,康有为、梁启超发起成立保国会。

6月,光绪皇帝发布诏书,正式开始变法。

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先后发布了100多道诏令,变法紧锣密鼓地展开了。

但是,光绪皇帝虽然做了一些努力,而由于光绪皇帝并没有实权,变法的诏书大多成为一纸空文。

至于参与变法的人物,比如康有为,仅仅是一名六品的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也没有任何权力。

变法较为坚定的谭嗣同等人,官职虽然比康有为大,但是也仅仅是一个小京官,且与康有为的分歧较大。

而其他的真正拥有实力的大臣,要么是反对,要么就是在观望,并没有直接参与到戊戌变法中去。

所以,戊戌变法根本是其实是一场闹剧,变法仅仅维持了百日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实,戊戌变法失败以后不到10年,清朝还进行了预备立宪的活动,这个预备立宪,是在慈禧的主导下发起的,参与的大臣更多,权力也更大,颁布的内容也比戊戌变法更多更实在,影响力和作用其实远超戊戌变法。

总的来讲,与其说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尝试,不如说是一场投机取巧的闹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2494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8
下一篇 2022-10-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