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踞怎么读

箕踞怎么读,第1张

箕踞怎么读 为什么“箕踞”在中国古代是一种非常失礼的姿势?

箕踞在古代的确是一种非常失礼的坐姿,举个简单的例子,十分讲究礼教的孟子就曾因为妻子在家中箕踞,便要把她赶回娘家。

据《韩诗外传》记载:孟子妻独居,踞,孟子入户视之,向其母曰:“妇无礼,请去之。

”话说有一天,孟子回家,看到妻子一个人在家踞坐,估计是看到她走光,反正就是心里很愤怒。

就去找母亲告状说:“母亲大人,我对妻子很失望,她一点也不讲究礼仪,我要把她赶回娘家去”。

孟母便问他如何得知,孟子便说亲眼所见。

孟母便说是孟子无礼,进屋之前要先敲门,就为了不让别人没准备就迎客。

最终孟子自责,不再提赶妻子回家的事情。

那么箕踞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坐姿呢?简单来说,箕踞就是臀部着地,两脚伸前并张开,两膝微曲的坐着,形似簸箕。

这种画面感其实现在随处可见,毫不夸张的说,不管农村还是城市里,你只要往有人群坐着的地方一瞄,有很大一部分人都是这样的坐姿。

但在古代,如果有人箕踞而坐,就会被看成没有教养的人。

因为在秦汉之前,古人是没有穿裤子的习惯。

古人下身穿的是什么?古代人的衣服很是繁杂,一点都不如现代的衣服方便舒服。

刚刚说到,秦汉之前是没有裤子的,准确来说,是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军制政策之前,古人所谓的裤子跟我们现代的小孩子穿的开裆裤可一较长短,都是裸露着裆部,但比现在的开裆裤还露的多,古人管它叫做“胫衣”。

“胫”在古代名词解释为小腿,那么“胫衣”顾名思义,可以解释为穿在小腿上的衣服。

因此胫衣只有两个单独的裤管,穿的时候绑腿上,自然没有裤裆部分。

如果非要那现在某件衣物作为参考的话,可以把它想象成夏天女性爱穿的丝袜。

那么在古代成年人总不能就穿着“胫”出门吧,要知道那会所有人都十分注重礼义廉耻,这种不雅的事情肯定是不能出现的。

于是便有了“裳”,裳可以解读为一种衣裙,它的主要功能遮蔽下体:据《易经》记载: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

也就是说,那时候我们的老祖宗,不论贵贱、不分男女,都是穿衣裳的。

因此衣裳更准确的说法应该称为“上衣下裳”。

现在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古人大多都喜欢跪坐着,除了硬件条件不满足(没有凳子没有椅子)只能席地而坐外。

此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因为跪着坐,然后再盖上裳的话,自己的某些隐秘部位,就被很好的遮盖住了。

箕踞亦是对人的侮辱但是跪坐又是一件非常累的事情,跪坐久的人,腿肯定会抽筋。

但作为古人必备的修养,即便抽筋了也得跪坐,表示对人的尊敬。

如果无法忍住,选择臀部着地,双腿伸开,也就是上文说的箕踞。

那么不可排除可能走光以外,还会被对方认为是一种挑衅,更是侮辱:如荆轲箕踞大骂秦始皇。

话说图穷匕见事件后,荆轲知道刺杀秦王已成败局,索性他倚靠着宫殿里的石柱,箕踞大骂秦嬴政,这也是一种找内心的自我平衡:虽然不能杀了你,但是至少能恶心下你。

《史记· 刺客列传》:“倚柱而笑,箕踞以骂”司马迁单独把荆轲这种坐姿写出来,可见在当时,箕踞的确是一种侮辱,或许就跟韩信受胯下之辱一样会被后人记住很久。

所以箕踞这种坐姿在古代不但不雅而且还有可能激怒对方,也说明了一点,在如今看来随意拼凑可以掩体之物,在古代都是需要时间去演变完善,都有着一段独特的历史。

为什么“箕踞”在中国古代是一种非常失礼的姿势?答案很简单:春秋时期中国还没有发明连裆裤,“箕踞”露下体,不雅。

(坐有坐相 蹲着或箕踞都是不雅坐姿(资料图 图源网络))中国人“裤子”的历史商周时期人们衣服的基本形制是上衣下裳。

穿在上身的称为衣穿在下身的称为裳。

裳其实是围裙掩住下体,在裳的里面人们腿上只穿着两只今天像袖套一样的裤子,没有裤裆也没有裤腰,只用带子连接系在腰上叫“胫衣”。

之所以得此名是因当时裤子只遮住胫部而膝盖以上部位则完全赤裸。

为了隐藏这种不雅,们通常在腰部加一条类似围裙的服饰。

虽然衣、裳二者并用,但是若身体活动幅度过大,仍是有露出下体的危险。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古人在行、坐、卧、跪等行为中都非常讲究礼节。

(上面为绔,下面为胫衣)“胫衣”可以遮住小腿,但是还是比较容易走光的,所以古人要求,哪怕是在干活的时候(《礼记》中有“劳毋袒,暑毋褰裳”的说法),也不能掀起裙子。

裤子一直到战国以后才得到改善才出现,既“穷绔”。

不但上达于股而且上连于腰,并在两股之间连缀一档,裆不缝合用带系缚,也因而形成开档造型的裤子,这是连裆裤的最初发明。

不过上流社会的人们并不喜欢,这样的装束只有社会的底层劳动人民才穿。

汉代时,贵族发明了用丝绸做的“胫衣”,也就是“纨绔”(绔同裤,纨绔子弟就指贵族或有钱人家的子弟),在上流社会风靡一时。

但这个东西对隐私的保护还是不好,所以汉代男子吃饭时候都要跪着(当时椅子也没发明)。

东汉末年新型的裤子开始流行,它以宽敞为主,两只裤管做得特别肥大,此而得名“大口裤”,与其匹配的紧身小上衣则叫褶。

二者搭配穿着则名“褶” ,究其来源它与胡服不无关系。

到了汉末成为男女通用的便服和常服品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2502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8
下一篇 2022-10-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