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好!我是杨志勇。
我们的先贤王冕可了不得,是我崇拜的大家之一。
其画韵致典雅,其诗清妙出尘。
比如《墨梅》这首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全诗说:我家洗砚池头的梅花,朵朵清雅淡墨写成。
不要人夸颜色多好,只要那清芳之气永驻乾坤。
(以梅喻己,意为不须他人赞誉,只想真实做人,德馨如梅,清香永布人间。
)诗风清逸,旨意高远。
耐人寻味,愈品愈妙。
那么他的诗风是怎么形成的?其实诗品就是人品,这与他的经历是分不开的。
众所周知王冕是浙江诸暨人,其祖上多有功名,可到了他父亲这辈已彻底成了农民。
故王冕一懂事时便替家里放牛。
可是他爱学习,一听到读书就迈不开步,牛跑到哪里他都不知。
以致牛吃了村人的庄稼,村人牵着他家的牛找上门来,其父生气把王冕揍了一顿。
可王冕一如既往依然勤奋学习。
家中买不起灯油,就到庙中的长明灯下读书,那面目狰狞的塑像,他视而不见,依然专心致志学习。
村人觉的他是个奇人,长大后必能成器,就给他起了个绰号“千里驹"。
王冕从小就非常有抱负,经常研究兵法,练习剑术,把姜子牙、诸葛亮等圣贤作为自己的榜样。
可是命运会捉弄人的,在以后的几年里他曾多次科考,却每次落榜,一怒之下把自己考试的资料付之一炬。
于是他开始了漫游生活,在旅途中他增博见闻,也更看清了元朝的腐朽黑暗。
统治者骄淫无度醉生梦死,百姓却在死亡线上挣扎。
“前年鬻大女,去年卖小儿"。
“明朝相对泪滂沱,米粮丝税将奈何"。
看到人民的苦难,王冕痛不欲生,可是他无可奈何,当不了救世主,使得他决心从这个黑漆漆的世界逃离。
王冕回到老家的九里山过起了隐居的生活。
他爱梅成痴,以梅自喻。
在自家的茅屋周围:种了几百棵梅树,他画梅、赏梅、咏梅。
恍然梅花就是他自己,自己就是梅花。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随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正是这种高格,使他与梅花暗合,清雅出尘,不与世同流合污,才能写出如此清妙的诗句,和着缕缕梅香在天地间永存。
墨梅元代: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译文: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像是用淡淡的墨汁点染而成。
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多么好看,只是要将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
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 *** 。
开头两句“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
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
“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
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
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
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不求功勋的品格。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
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
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在这首诗中,一“淡”一“满”尽显个性,一方面,墨梅的丰姿与诗人傲岸的形象跃然纸上;另一方面令人觉得翰墨之香与梅花的清香仿佛扑面而来。
从而使“诗格”、“画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墨梅》盛赞梅花的高风亮节,诗人也借物抒怀,借梅自喻,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高尚情 *** 。
有意见认为,该题画诗,点出创作意图,强调 *** 守志趣,在艺术史上甚至比《墨梅图》本身还要出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