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古诗

寒食古诗,第1张

寒食古诗 有哪些描写寒食的古诗?

问题:有哪些描写寒食的古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韩翃《寒食》前言寒食节是为了介绍介子推,原发地是山西介休绵山,距今已有2640年的历史,在这一天不生火,因此会有“寒食”之说。

据说汉朝时,山西的寒食节曾经一个月不生火。

从南北朝时就有关于寒食的诗。

《 雁门太守行三首 》(南北朝·萧纲) 三月杨花合,四月麦秋初。

幽州寒食罢,郑国采桑疏。

便闻雁门戍,结束事戎车。

寄语金闺妾,勿怨寒床虚。

鹅军攻日逐,燕骑荡康居。

大宛归善马,小月送降书。

一、寒食也称为禁烟节、禁火节寒食节因为禁烟火,因此也称为禁烟节、禁火节。

诗中的“禁烟”、“禁火”、“新烟”“新火”都是指寒食节和清明节期间。

1、新烟张继 闾门即事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2、新火清明二首 其一(唐·杜甫)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

3、禁烟题芭蕉叶上(唐·张仁宝) 寒食家家尽【禁烟】,野棠风坠小花钿。

如今空有孤魂梦,半在嘉陵半锦川。

4、禁火《寒食日同陆处士行报德寺宿解公房》(唐·皎然) 古寺章陵下,潜公住几年。

安心生软草,灌顶引春泉。

寂寂传灯地,寥寥【禁火】天。

世间多暗室,白日为谁悬。

二、寒食节也称为熟食节寒食日不举火,预办熟食过节,所以寒食节也称为熟食节。

《熟食日(秦人呼寒食为熟食)示宗文宗武》(唐·杜甫) 消渴游江汉,羁栖尚甲兵。

几年逢【熟食】,万里逼清明。

松柏邛山路,风花白帝城。

汝曹催我老,回首泪纵横。

春咏四首 其二(宋·陆游) 【熟食】从来少天色,东吴况是足春寒。

城南藉草可痛饮,安得酒肠如海宽。

jie结束语寒食节的日期今古不同,据说清初汤若望历法改革以前,清明节在寒食节两日之后;汤氏改革后,寒食节定在清明节之前一日。

今天的寒食节就在清明节前一日。

@老街味道

一千年过去了,寒食几乎被大家遗忘了。

寒食节是清明的前一天或前两天。

在古时,寒食节是重要的节日。

关于寒食节的由来,有很多,最著名的就是关于春秋时期介子推的故事了。

寒食节的习俗有很多,不能起火,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

祭祀扫墓,踏春郊游都是寒食节的传统活动,古代人究竟是如何过寒食节的呢?我们就通过古诗词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提到寒食节,就不得不提到这首诗。

韩翃的《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韩翃著名诗作不多,但是只此一首就可名垂千古。

特别是第一句,“春城无处不飞花”是传颂的经典。

这首诗描写了寒食节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

也将寒食节的习俗写入了这首诗中,后两句写夜晚的景色,生动的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寒食节当天禁止生火,但是皇帝却可以破例,虽然有一些讽刺意味,但是却清晰的展示了当时的皇室气派。

所以此诗收到了千百年来人们的喜爱。

寒食节这一天最重要的习俗就是要禁止生火,要吃冷食。

这也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被烧死而留下的传统。

作为和宋之问齐名的初唐诗人“沈宋”之一的沈佺期,通过一首诗记录了这一习俗《寒食》“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

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

”虽然因为依附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兄弟,而备受责骂,但是他的诗词才华是不容忽视的。

这首诗就通过描写寒食节当天的习俗,表达了自己漂泊在外的心情。

寒食这天,家家都禁火藏烟。

自己飘泊在外,不知道哪里的火,可以温暖自己这颗游子的心。

唐代时,寒食清明扫墓十分盛行。

白居易在《寒食野望吟》中写道“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因为寒食节和清明节是连在一起的,所以扫墓思念亲人就是一个重要的活动。

扫墓是为了缅怀先人,这样的时节令人沮丧和难过,怀念亲人的悲伤之感让人不禁痛哭流泪,满天飞扬的纸钱,浓重的悲伤氛围,梨花、杨树都是触景生情的地方。

只可惜天人相隔,哭声不闻,只能在匆匆归去因为寒食节正值春天,虽然因为习俗有了一些悲凉,但是并不妨碍喜欢交友的人,趁着天气晴朗,趁着大好时光,踏春游乐,也可以缓解悲凉的心情。

古代人的春游,活动十分丰富。

王维在《寒食城东即事》诗中写道:“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

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

蹴踘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

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这首诗描述了盛唐时人们春游的盛况:赏花、荡秋千、蹴踘,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致,非常热闹。

这样的寒食节多了一份喜悦,少了一些凄凉。

随着时间的流逝,寒食渐渐被清明节代替,现在过寒食节的越来越少了,但是传统不应忘记,不能将传统节日变成远古的回忆,曾经的记忆,文化需要传承,而古诗文就是传承文化的连接,通过古诗文我们可以穿梭时空,了解千百年前的习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2513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8
下一篇 2022-10-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