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数九寒冬”,为什么叫“数九”?数的是啥?答:从农历节气的冬至这一天开始数九,就是人们所说的“提冬数九”。
数9天是头九,再数9天是二九……数到“九九”八十一天就算“九”尽了。
“九尽杨花开”,那时气温回升,天就暖了。
人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数九寒天,最冷的是三九、四九。
我国地域辽阔,冬季南北温差大,但大部分地区较寒冷。
长中游地区尤为寒冷,在湖北大部分地区有“三九四九,冰上走”的俗语。
如今气候变化了,这些地区冰上走不成了,六七十年代的人真是有体会,不过冷的让人不舒服的感觉还任然存在。
长江东南地区则有所缓和,就这些地方来说空气湿度大,三九、四九天特别冷,出门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告诫人们在此期间无论如何不要出远门。
正如《九九歌》中所说:“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插柳,九九八十一,庄稼老汉把田犁。
”而在南方地区,三九四九就不那么冷了,如在长江下游地区则有“三九四九庄稼老汉满街游”的说法。
知足常乐2017.11.21
每年冬至之后,是我国最为寒冷的一段时间。
在古代,御寒条件是非常差的,天寒地冻的这段时间,对于穷苦人来讲,生存都可能受到威胁,难免让人心生恐惧,并由此觉得冬季尤其漫长。
为了挨过漫长的严冬,人们发明了“数九”的方式,来帮助消除酷寒威胁下的心理危机,因为每数过一个九,离春天就近了一步,生活也有了盼头。
所以,数九寒天,就是从冬至这天起,以九天为一个九,连数九个九,九尽桃花开,八十一天之后,春天就来了。
那为什么数的是“九”,而不是其它数字呢?这就要归因到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阴阳消长了。
古人认为,“冬至一阳生”,冬至这一天,太阳直射点距离北半球最远,北半球黑夜最长白昼最短,是至阴之日。
但阴到极处阳始生,阳气也正是从这一天开始滋长,阳长阴消就象征寒去暖来。
而九呢,是“至阳”之数,同时又是“极数”——也就是最大的数。
所以,才以“至阳之数”的逐渐累积,来逼退阴气,但没有比9更大的单数了,累积九次就到头了,这样九九八十一天之后,阴寒消退,“春已深矣”。
同时,在古代,冬日数九还是一个消磨时光的有趣游戏,当时围着家眷数九就被认为是逍遥境界。
明《帝京景物略》中记载:“冬至日,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
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
除了这种雅致的“画九”,还有“写九”。
选九个笔画为九的九个字,组成一句话,每天提笔涂一个笔画,涂完就是一副字了。
而且,不管是素梅图、九格图,还是写九,还可以采用不同的颜料来标注当天的天气情况,数九的同时,还能形成整个冬日的气象记录,是不是很有意思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