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邀请。
所谓“变温动物”,就是常说的“冷血动物”。
与之相对应的,是“恒温动物”,也就是“热血动物”。
关于“变温动物”的由来呢?这一类动物,不是产生于“恒温动物”之后,而是之前。
就是说,热血动物,或者叫“温血动物”,是从冷血动物中进一步演化出来的。
冷血动物,从七八亿年前最早的动物产生“那一天”起,就存在了。
七八亿年前,或者更早一点儿,从单细胞真核生物中,演化出来了多细胞生物——其中包含了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这“三界”,加上原核生物的“原核生物界”,以及单细胞真核生物的“原生生物界”,共“五界”,涵盖了整个地球的生物界。
“变温动物”和“恒温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新陈代谢的频率——前者慢、后者快。
动物界所有生命的适应温度范围,在0-40度之间,这是说动物的体内温度。
低于或高于这个范围,动物的生存就会面临巨大的挑战。
这不是设计好的,是动物从一产生,就基本生活在这样的温度环境里,长之以往,久而久之,变成为了自己身体的温度耐受阈限。
科学家们发现,在这个体内温度范围内,每增加10摄氏度,氧气消耗量就要翻倍,所需力量和耐力也按比例增加。
所以,一只体温37摄氏度的动物,其力量是27度时的两倍,是17度时的四倍。
变温动物都有哪些呢?基本上,除了哺乳动物和鸟类,其余动物都是。
恐龙咱们后面再说。
按照这个说法,是不是变温动物体温一定就低,恒温动物一定就高呢?未必。
因为大部分变温动物,都十分擅长吸收阳光热量,依靠阳光,它们可以使自己的体温,保持在和哺乳动物、鸟类差不多的温度。
一旦没有阳光,比如夜间;或者进入寒冷的冬天,变温动物就没有调节自己体温的能力了。
因此,或者藏匿起来或者就冬眠了。
哺乳动物和鸟类,是最不节能的。
像人类,一天24小时,体温基本恒定——没有阳光的时候,靠体内的碳“燃烧发电”。
英国生物学家尼克.莱恩说:“哺乳动物是最早的生态恶棍”。
一般的变温动物,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往往不能“满血复活”,需要预热。
这和睡了一夜好觉的咱们,形成了鲜明对照。
可是,演化就这么有意思——一些爬行变温动物,比如无耳蜥蜴,它们头顶上有一个血窦,像是热水泵,靠这个装置,它们可以比较快地让身体升温。
科学家们还发现,动物的体型大小,与变温或恒温有正相关关系——体型越大,其表面积就越大,散发热量就快,需要的热量就越多。
因此,一些大型爬行动物,就逐渐演化成了恒温动物。
大型蜥蜴,尽管基本还不是真正的恒温动物,但已经非常接近,它们的体温比较高了,接近了哺乳动物和鸟类。
(非典型玛君龙与鸟类吸氧的相似性)所以,尽管关于恐龙是不是“恒温动物”这件事,科学家们争论了好几十年,现在仍没有完全的定论。
但总体来说,大型恐龙,应该是恒温动物,至少也是接近恒温动物。
之所以说接近,是它们生存的那段时间,地球表面的温度是相对较高的,利于恐龙保持体温不下降很多。
恒温动物与变温动物相比,有什么优势?简单地说,就是应对环境的能力更强。
请注意,不是说存活的时间更长,而是应对恶劣环境的能力更强。
一些龟类,生命周期很长,但是前提,就是不能运动,否则就会玩儿完——它们是靠缓慢的新陈代谢延长生命的。
演化也给它们一个高招,就是坚硬的龟甲,一遇危险,马上龟缩进去了。
代价是,它们永远就只能是龟类了。
一些原来的变温动物,在环境逼迫下,不得不四处奔波,寻找食物,躲避危险,运动量越来越大,逐渐就演化成了恒温动物。
这些动物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同时也在进一步演化,发展成了哺乳动物和鸟类,也发展出了人类。
这种分野的背后,就是自然选择——或者选择降低新陈代谢频率,放弃发展;或者选择更多的牺牲,进一步演化——于是,在这个岔路口,在变温动物中,分离出来了恒温动物。
恒温动物,需要摄入更多的食物。
在寒冷环境下,哺乳动物消耗的能量,是一般蜥蜴的100倍。
在20摄氏度的情况下,这个消耗比是30倍。
同时,哺乳类和鸟类,比同等体积的蜥蜴,产生的内热,多10-15倍。
即便再炎热的夏天,哺乳类和鸟类,仍然会比同大小的爬行动物多产生10倍热量。
这些多出来的内热,恰恰是提供给了哺乳类和鸟类的大脑。
很有意思的是,哺乳类和鸟类,比相同体积的爬行动物的大脑,恰恰也多出热量差距的倍数。
恒温动物的优势,还在于“耐久力”。
这种差距,来自肌纤维、毛细血管、线粒体——肌纤维负责收缩和提供力量;毛细血管负责提供氧气、移除废物;线粒体消耗食物和氧气,提供肌肉收缩所需能量。
这个理论,在生物学里,叫“有氧能力”说。
如果继续细说,可以分析恐龙中那些已经是恒温动物,哪些不是;以及,有氧能力的具体机制。
但对于此题目,说到这里,应该已经说清了。
感谢头条悟空问答的邀请!对于变温动物的由来是什么呢之话题,我个人的观点认为,变温动物的由来,是来自于两栖动物对水陆交替环境变化的生存适应性。
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两栖动物是处在水陆交替环境中进行生存活动的,在水中生存活动时,由于水中的温度较为稳定,动物体中的温度基本上是与水中的温度持平,这就是水生动物的本源温度表现。
它们为了扩展生存空间,在特定的海岸线之涨退潮汐环境影响下,漫漫地适应了能在陆地上进行生存活动,演化出一套能适应在水陆交替环境变化的生存机制。
由于陆地上的生存环境与温度的不同,原本的体温无法适应在陆地上进行持久生存。
因而,不得不改变自身的体温而去适应着陆地环境的生存,它们多采用晒太阳的方式来提升体中的温度,久而久之,能在体中演化出体温自动调节机制,会使体温能随着陆地自然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从而获得对陆地生存环境的适应性改变,才会形成为两栖动物类型,出现了变温动物类型的生理状态。
由此可见,变温动物的由来,是来自于两栖动物对水陆交替环境变化生存适的体现。
不知这样的回答是否准确?!如读者阅后觉得我说的对,希给个点赞并关注我,可阅读到我相关科学领域前沿上千个的原创答题,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和学习。
宇明于东莞市。
(注:原创作品,版权所有,抄袭必究。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