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爱鹅

王羲之爱鹅,第1张

王羲之爱鹅 大书法家王羲之为什么那么喜欢白鹅?

书圣王羲之为什么喜欢鹅,而且是白鹅?首先,王羲之信奉道教,宗尚自然,自由散漫,无拘无束。

而白鹅恰如仙界之物,洁白畅快,悠然自在,正合于心。

曾巩的《墨池记》云:"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滄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

王羲之不愿在朝为官,不愿与其他官僚同流合污的境况下,就来到父母坟头发誓,并写了一篇辞官宣言《誓墓文》也就是著名的《远宦帖》,做出不再苟进的誓言:“止足之分,定之于今”,“至今之后,敢渝此心,贪冒苟进,是有无尊之心而不子也。

子而不子,天地所不覆载,名教所不得容。

信誓之诚,有如曒日!”从此,王羲之挂冠而去,告别了官场。

王从会稽内史右军将军辞官后,就过上了比较清净的生活,每日畅游名山大川,修道服散,远涉山川采药,采药炼丹追求得长生不老乃至成仙,正所谓在“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

其次,王羲之通过白鹅可以悟出笔法。

自古以来,每位艺术家都有各自独特的爱好和个性,比如张旭嗜酒,米芾洁癖,王羲之爱鹅。

而白鹅昂首的姿势,性格高洁,鹅的脖子细长,并有d性,当鹅的脖子摆动时,自然形成一幅曼妙的舞姿。

王羲之喜欢白鹅,传说也与他钻研书法有关。

有一种执笔叫“鹅头法”,就是食指高耸,形似鹅头。

食指要像鹅头那样昂扬微曲,运笔时则要像鹅掌拨水,方能使精神贯注于笔端。

并且王羲之模仿白鹅在水中的姿态,悟出了竖弯勾的写法。

清代包世臣诗曰:“全身精力到毫端,定台先将两足安;悟入鹅群行水势,方知五指力齐难。

历史上,关于书圣王羲之与白鹅的故事很,《世说新语》也有记載,诸如书以书换白鹅,书《黄庭经》后笼鹅而归,拜访老妪赏鹅而鹅被煮等,还有很多民间传说等等,皆被后人传为佳话。

下面是本人拙作,《墨池记》选录。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应该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人送“书圣”的称号,他的书法作品《兰亭序》被认为是为“天下第一行书”,也是中国书法艺术的最高峰。

历史上流传的与王羲之有关的故事也非常的多,其中一个故事说,有个道士为了得到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专门养了一群白鹅,最终成功的吸引王羲之主动抄写了一部《道德经》去换他的鹅,这也说明王羲之的确是非常喜欢鹅的。

至于王羲之为什么那么喜欢白鹅,有人说他是为了观察鹅的脖子来练习书法,比如,王羲之在《兰亭序》中写到“之”字的时候,就有二十多种不同形态的写法,据说,王羲之就是通过观察鹅的脖子受到的启发,“之”的形状非常像“鹅”;也有人说王羲之养鹅是文人的闲情逸趣,他就是将白鹅当做宠物来养的。

不过,对此,也有人有不同的说法,认为王羲之养鹅一是为了修身,二是为了养性,更重要的用途是为了“吃”,王羲之吃鹅是为了解身体之毒。

我们从王羲之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无论是“王羲之”还是他的儿子“王献之”、“王凝之”、“王徽之”等人在名字中都有一个“之”字,这个“之”是道教天师教中的一个重要的符号,东汉末年五斗米教非常盛行,“五斗米教”又称正一道、天师道,是道教最早的派别,到了王羲之所处的东晋时期,道教依然非常兴盛,而王羲之的家族琅琊王氏世代信奉道教,我们看他们家人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了,都带有道教符号“之”字。

王羲之之所以喜欢养鹅,与鹅的形状非常像“之”字有关,由于鹅外形像天师教的符号“之”,鹅也被信奉天师道教的人认为是“吉祥物”,王羲之就是通过养鹅来修炼身心。

而王羲之养鹅的另一个重要用途也是我们普通人一样,是用来“吃”的,不仅如此,王羲之还希望通过食用鹅肉来起到解毒的作用。

据《晋书》记载:“王羲之雅好服食养性”,这里所说的“服食”不是指一般的事物,而是当时风靡一时的“五石散”,这是一种丹药,具有补肾、壮阳的功效,但是长期服食对身体危害很大,王羲之到了晚年就常吃这一类的丹药,而道教认为鹅具有解五脏丹毒的功效,在《本草纲目》中就曾将鹅肉作为解毒的上品,认为与“服丹石人相宜”,也就是认为鹅肉是常服丹药之人的理想食物,所以,王羲之也希望通过食用鹅肉来解体内的丹药之毒。

当然,王羲之对鹅的喜爱肯定不单单是为了大快朵颐,他通过观察鹅的外形以及行走的动作,对自己的书法技艺活得了很大的启发和提高,这也是毋庸置疑的,王羲之养鹅应该算是一举多得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2546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8
下一篇 2022-10-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