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写

对写,第1张

对写 古代诗词是如何用“对写法”思乡怀人的?

对写法也就是不直接写自己的感情,而悬想此刻对方是如何如何的心情,正所谓我心即君心,人同此心,心同此情,由此及彼,由彼及此,虚实结合,让感情更浓烈,我们最熟悉的就是: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对写法”,也叫″主客移位法″,是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之一。

指作者要表达对对方的思念,不是直抒胸意,而是通过展开想象,将自己的情感通过对方对自己思念含蓄地表达出来。

至于古诗是如何运用″对写法″的,我想至少有两点要特别注意,以期对今年高考的学生有些帮助。

″对写法″一定要用对场合。

″对写法″这种表现手法,曾经被一些人捧得出神入化,但我认为″对写法″跟其他表现手法诸如:对比、渲染、衬托、用典、象征、移情、抑扬等一样,只有用对场合,才会熠熠生辉。

如″对比″,一般在揭示对立物好坏,善恶,美丑的场合下运用才适合。

″渲染″常用在表达强力悲愤或喜悦场合下使用才适合。

同样,″对写法″也通常在表达乡思情愁的时候使用才有感染力,才有倍增情感的效果。

任何表现手法都有自己适用的场合,只有在符合各自条件下使用,才能让文章增色。

因此,我们用″对写法″写文章时,也要首先知道自己要写的文章是不是关于″乡思亲愁″的,否则,即使用了,也不一定收到最佳效果。

要恰到好处地把″对写法″与其他表现手法以及修辞手法糅合到一起。

翻开古诗词,大家可能会发现,凡是用″对写法″写得好的诗词,诗中其他表现手法以及修辞手法也非常出色。

下面我就来举二个具体例子分析一下,以期大家能对″对写法″与其他方法糅合有更好理解。

Ex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本诗是表达诗人重阳节乡思情愁的,显然符合″对写法″适用条件。

三四两句,诗人本是自己加倍地思念家乡的兄弟,可他不说自己思念,却用″遥知″一词荡开去,说家乡的兄弟想念他,这就是″对写法″具体运用,它起到了倍增情感的艺术效果,让读者被思乡深情打动。

但是,你再看,在整诗运用″对写法″的同时,三四两句也运用了照应手法,三句写兄弟登高望远,引起读者猜想登高盼望的具体原因,四句正好说明原因:″遍插茱萸少一人″。

实际上,这种照应手法,一方面使得诗词结构显得紧凑、严谨;另一方也从细微处表达了很强的思念之情。

试想,如果我这样对你们写到:兄弟 ,你们为什么要登高望远盼我回来呀?因为你们重阳遍插茱萸时发现少了我一个,这照应手法运用是多么感人啊! 再看诗中″每″和″倍″,″遍″和″少″,这些数量词的对比运用,就是一种″渲染″的表现手法,具体入微的描写,烘托出了一种凄切入骨的思念和感动之情。

试想,如果去掉这些″照应″,″渲染″″对比″等艺术表现手法,单纯靠″对写法″,还能有现在这样感人的艺术效果吗?显然没有。

EX2。

《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该诗是诗人在安史之乱时因身陷长安思念家人所作。

本来是诗人思念妻子儿女.而诗人却一笔荡开,从对方落墨,想象妻子独自对月思念自己,而不懂事的孩子还不懂母亲为何要思念长安.这诗也是运用了″对写法″,这样写,比诗人自己说如何想念妻子儿女来得委婉,而且起到倍增感情作用,感人泪下。

这里诗人除了运用″对写法″外,还运用了″渲染″,″衬托″等表达手法,以及″对仗″等修辞手法。

妻子″闺中只独看″,而小儿女却″未解忆长安″。

这是用小儿女″未解″衬托出妻子″只独看″相思的孤苦。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二句是″渲染″,烘托了娇妻之美 以及诗人和妻子相思难耐的心情,而且这两句也是运用了对仗修辞手法,工整,优美,令人陶醉,为诗增色不少。

试想如果去掉这些表达手法和修辞方法,这首诗是否还会这么动人心魄,可能就需要打个问号了。

因此,″对写法″要在文章中运用得好,一要注意它适用场合;二要注意它与其他表达手法以及修辞手法的综合搭配运用,只有它们糅合得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文章才能熠熠生辉。

谢谢大家品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25475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8
下一篇 2022-10-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