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出自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
不能单从这两句去体会什么意思?要从全诗去体会,才能体会出它的整体意思。
下面请看整首诗。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解释;青海湖哪边的上空,浮云连绵,它使雪山显得暗淡无光。
这是站在孤城玉门关的城楼上,远望东方所看到的,此情此景。
在尘土飞扬的战场上,将士们身径百战,铁衣都被磨破了。
但是将士们,英勇善战的士气还很高涨。
不干净彻底,将敌人消灭。
是决不收兵回家的!从这首诗我们体会到!前两句是述景,后两句是述人,是诗人以景述人的手法。
若单从前两句去体会,只能体会到,站在孤城玉门关的城楼上,远望东方的青海湖上空,浮云连绵,笼罩雪山暗淡无光的景象。
体会不到后两句,前线将士们,身径百战将铁衣都磨破了,不获全胜绝不收兵回家的决心。
结束语;我们要从整首诗去体会,才能体到诗人写诗的用意,和所述发的情感。
单从前两句去体会?就成了断章取义了。
就没有多大意思了。
谢谢悟空邀请!
谢邀!这首诗的基调是悲壮苍凉的,这与诗中色彩的巧妙运用大有关系。
青海长云暗雪山,波光粼粼的青海湖,澄碧若翠;皑皑的雪山,如银蟒漫舞;阴云飞涌,墨色顿至。
这里,青、黑、白三色齐涌画面,构成了一幅层次分明的丹青国画。
在这幅国画中,诗人不仅充分发挥了色彩的对比作用,而且更突出了光线明暗的作用。
雪山的银辉,向人们呈现出一种洁白纯净的美,而长云之后的一个暗字凌空一笔又涂上了淡黑色,使画面由明暗对照构成了阴沉的战争氛围和苍凉的境界。
王昌龄能够将色和光交织起来,用暗色弱光来渲染冷色的苍凉感,因而,这里的色彩光线已不仅仅是自然景物的属性,色彩光线的描写也不只是起美化画面的作用,它们已融入了丰富的感受和情绪,色彩实际上已从形象的属性上升为独立的形象了。
青海长云暗雪山一句,实际上是采用以色彩传情的写法,达成情景交融的佳句。
诗人准确把握戍边将士跃动的心律,又赋之以恰当的色彩和光线,使诗歌艺术画面的气象恢宏开阔,情调悲凉壮美,意境深邃高远,鲜明地体现出生活在盛唐时代人们所共有的精神特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