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是什么

社会学是什么,第1张

社会学是什么 社会学是什么?

我是12年考入了中国人民大学的社会学与人口学院,本科读完以后研究生继续留校读了社会学专业。

不过十年前我报考的时候,其实完全不知道这个专业是干嘛的。

现在很多年轻人可能也和我一样,对社会学有朦胧的好感,但是又不知道社会学是什么。

所以在这篇回答里,我主要来讲一讲:1.大学里的社会学都学什么?2.学了社会学专业,你毕业之后能干什么?首先,社会学都学什么?社会学在学科分类上隶属于“法学”,本科毕业拿的是“法学学士学位”,它不是一个纯人文专业,文科理科都可以报考,入学之后你既需要学习各种理论,又需要学统计方法,学各种数据分析软件的使用,以及为了做定量研究,学数学。

大学选专业的时候最痛苦的有两个问题,第一,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第二,担心自己学的东西没用,跟社会脱节。

而学社会学,最不用担心的就是这两个问题。

因为这个专业大学四年做的最主要的事儿就是鼓励你多接触和了解社会,发掘你感兴趣的议题。

拿我自己在大学和研究生期间做过的一些研究举例吧。

我很喜欢去看艺术展,有的能看懂,有的看不懂,还有的根本不知道自己看没看懂。

看的多了我开始反思,这些艺术,尤其是现代艺术,他们是只有特定人群才能欣赏的吗?如果有的话,这个人群的边界在哪里呢?我于是开始关注到美术馆里的保安这个群体,他们是和这些艺术品接触时间最长的人,他们会和这些艺术品有互动吗,他们对这些现代艺术是什么看法?所以在研一那年,我去访谈了30多位不同美术馆里的保安,最后写了一篇探讨现代艺术边界的论文,作为城市社会学的课程作业交了上去;这个项目发生在下半年,而那年的上半年,我待在东北的一个县城派出所里,进行全天的参与式观察,每天在那儿看警察办案,跟着他们出警,陪他们一起送犯人去看守所。

在那儿真实地感受到了很多非常琐碎、非常压力大、甚至非常迷幻的民警日常,记录下了四万多字的观察笔记。

毕业那年,我又迷恋上了在微博看土味视频,那个时候“社会摇”特别火,我们同学当时有研究广场舞的,所以我就想,我能不能研究社会摇。

最后,我的研究生毕业论文,探讨的就是社会摇和审美区隔的问题。

除了我自己的例子,我的同学们也做过非常多有趣的,或者是很有意义的研究。

比如社会网络分析课,有同学做了中国第五代导演和演员之间的合作关系网,用网络的特征来发现导演和演员们的关系圈子到底是什么样。

口述史课,有同学做三峡移民的一个调查,用真实故事理解这些课本上的重大事件,有同学访谈梳理字幕组在中国的流变,把看美剧的兴趣变成了作业;性与性别社会学课,有同学探讨同性情侣之间的暴力问题,有同学研究按摩师的工作日常……也有很多同学关注在我们身边但很容易被忽视的人,例如学校里开打印店的人,食堂的阿姨,学校的保安,快递员、外卖员,也会有很多人关注公共讨论中的热门群体,比如网络主播,短视频博主,滴滴司机、被困在996里的程序员等等……举这么多例子是想说,社会学会让你不自觉地养成关注社会、与人建立联系的习惯,而且不管你关注的是很主流的问题,还是很边缘的问题,是有自己小众的爱好,还是想做一些更有应用性的研究,社会学都会提供给你空间和支持。

第二点,社会学能给你的,是很多实用的技能。

很多时候你可能被自己深刻的洞见折服,但如果多读点儿书就会发现,这些东西社会学家们早就玩儿过了。

为了避免“思而不学”的尴尬,你需要学习各路社会学理论。

有一些是很大的理论,比如对整个社会是否公平的讨论,例如社会里的阶层流动问题:社会里的个人有没有机会凭借自身努力实现向上流动?比如我们对国家的理解,比如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和古代的封建国家到底有什么区别?有些比较中观,比如我们关心的996问题,涉及企业如何在市场竞争中组织起来,解决市场竞争和员工激励的双重问题。

有的更加微观,比如最知名的社会学家之一戈夫曼,分析的就是每个人在日常互动之中如何根据社会的规范“表演”,以管理自己给别人留下的印象,在台前和幕后有什么差别。

这些理论也可以按照它们面向的具体领域划分,我们会学习,政治社会学、经济社会学、文化社会学、城市社会学、农村社会学、教育社会学、传播社会学、性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基本就是任何东西,都可以在后面加上社会学三个字,大到刘慈欣在三体里提出的“宇宙社会学”,小到……比方说如果你对马桶感兴趣,也可以搞一个马桶社会学,从这个角度思考我们社会的卫生标准、隐私观念……这些理论,基本上是帮助你开拓视野、粉碎和重建三观用的。

而当你要自己研究一些议题的时候,就需要一些研究工具了。

所以我们会上社会学研究方法课,怎么做问卷、怎么做量表,访谈的步骤是什么,什么是参与式观察、非参与式观察,怎么做口述史;这些基本功打扎实了,之后你无论是从事记者的工作,咨询的工作、产品经理的工作,甚至是纪录片导演的工作,都很有用。

同时,也会学习社会统计学,以及一些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比如stata、spss、R,甚至是Python。

如果你的数理基础很好,大可以顺着定量研究的路子走下去,我们身边的同学也有一些是毕业之后去做了数据分析、大数据、甚至是程序员工作的。

所以,理想状态下,一个接受过社会学培训的人:会获得很多直接毁你三观的理论启蒙,它们能帮助你建立以不同的、或者更深的视角看待问题的能力;需要不断在日常生活或者公共事件里,发现你想要研究的点,这锻炼的是观察和捕捉问题的能力;需要出去访谈,到各种陌生的环境和与你身份、背景不同的人聊天,这个过程非常锻炼你快速有效的获取资料的能力,与人交谈和建立关系的能力;学了那么多数据分析的软件、研究了多么多数据处理的模型,锻炼的是你数据分析与处理的能力……既然说得这么牛,那学了社会学出来能找什么工作呢?因为上面提到的这些能力项适用范围很宽,所以社会学就业范围其实比较广。

以我和身边同学真实的情况举例,排名不分先后。

第一类,媒体社会学毕业生,有相当一部分在传媒行业工作,既包括传统的电视台、纸媒,也包括新媒体,比如有人在央视做编导,有人在《中国国家地理》写文章,有人在“谷雨实验室”做记者,也有人在“青年志”当编辑,社会学的理论背景和调查功底使得社会学毕业生在这些行业都很受欢迎。

包括最近知识类产品的消费越来越热,一些知识付费产品也很偏爱社会学背景的人,逻辑思维的副总裁和节目制片人冯启娜,就毕业于人大社会学;文娱影视行业也需要社会学背景的人才,我本科毕业那年开始,人北清三家学校的社会学系和北影建立了一个联系,社会学的毕业生可以直接申请保研去北影学纪录片导演;我的同学里,也有一些在做综艺策划或者游戏策划的工作。

《火星情报局》的导演组之前就会来找社会学系的师生,邀请我们出一些议题、输送一些学者嘉宾。

第二类工作,集中在互联网社会学毕业的大部分同学从事的是运营、产品、用户研究等岗位,在BAT、字节、美团、京东、网易之类的都有,也有一些在做数据分析师或者程序员,但会比较少;第三类,咨询公司第四类,就是比较传统的政府机关、高校和研究机构等。

说到这里呢,比较偏实用性的内容就讲完了。

下面我要开始讲在我看来,其实是更重要的一些内容。

有人说社会学培养的能力很虚,这个观点我一度是认同的,我上学的时候,有段时间很羡慕那些学工科的、学做机器人的,学园艺的、甚至包括学语言的朋友,因为我觉得他们有一门手艺在身上。

可是毕业了之后,我一年一年越来越感觉到,社会学给我带来的是终身受益的东西。

这种东西,可以用米尔斯的“社会学的想象力”来概括。

下面我尝试用我的理解来讲一讲这到底是什么。

想象力的第一个层面,是你可以把私人的体验和遭遇与外在的社会结构建立起联系;什么是社会结构呢?性别关系、政治机构的设置、宗教、法律习俗等社会规范……所有这些你无法自控,但是又绝对会影响你的东西,就是社会结构。

我们的每个人的生命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同结构互动的过程。

很多人,到了中年,真的会像SHE那首《你曾是少年》里唱的那样,一年年匆匆忙忙,疲于工作、结婚生子,只因为这些是所谓“人生必经的事”,某天半夜突然醒了,站在寂寞的阳台,回想自己的一生,怅然若失,却什么也回想不起来。

这就是因为太多时候都没有思考,只是稀里糊涂就做了决定。

我们的社会其实在某种意义上是鼓励你“稀里糊涂”的,各种各样的约定俗成,各种对“随大流”的不批评态度,都在推着你不加思考地往前走。

但是人只活一次,当你不想糊涂了的时候,是有权利获得一些思维工具和方法,来真正看清楚你自己在干嘛的。

这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工具和方法,就是社会学的想象力。

社会学想象力的第二个层面,是不把现实当做唯一、既定的存在去不假思索地接受,而是透过现实,看到其他存在于历史和未来的可能性。

这点听上去仿佛会有点虚,但其实很实际。

因为对历史、现在、未来的想象力既可以体现在对公共讨论的参与上,也可以用在自己生活方式的选择上。

很多年轻人自称“打工人”、“社畜”,苦于“996”但不知道如何摆脱,但是其实职场中的很多细小选择,都和结构性因素有关。

公司的疯狂压榨,其实就是想要转嫁市场的竞争压力;职场中的摸鱼学,其实就是我们看穿了一些打鸡血的员工激励方法。

想明白了企业只不过想要把压力转嫁给员工,是否摸鱼的时候心态就更放松了?想要裸辞却又顾虑重重、想要求加薪却又畏畏缩缩?其实想想劳动力市场上企业的招聘成本,是否觉得更理直气壮了?最近流行的“躺学”,也可以从社会学角度理解:当越来越多的人想要躺平,是否意味着现在的企业管理模式出现了问题,年轻人们会不会选择更多新的工作形态呢?也许想开了这些,人生就距离自由更近了。

大学教育,尤其是本科教育真正的意义是什么呢?很多人毕业之后从事的工作和自己的专业一点儿关系都没有,你要说培养专业人才,本科四年其实只能提供每个专业的基础教育。

我觉得除了实用的角度去看,还可以从精神自由的角度去衡量。

每所大学都为我们设置专业,但是很少有大学的校训是让我们“夯实某门专业知识”,而是让我们做事能做到“实事求是”、做人可以做到“厚德载物、自强不息”。

大学应该致力于培养精神自由的人,培养一种反思的习惯。

从这一点上看,我觉得社会学是一个非常好的专业。

最近在系统自学《社会学》,答一下题,就当对知识的归纳总结。

社会学是对社会进行综合研究的学科,它是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学产生至今已有170多年。

1838年法国哲学家孔德出版了第四卷《实证哲学教程》,这本书中,孔德第一次提到社会学这个名词。

书中,孔德对这门新学科谈了自己的一些思考,这标志着社会学这门学科的产生。

孔德认为,社会学是以经验的实证方法研究人类社会现象的科学。

社会学的产生是有其历史条件的,主要是来源于“双元革命”,即1789年法国大革命和同时期的工业革命。

黑暗时代的远去,理性时代的到来,一系列哲学思想、经济思想、政治思想的形成,促使了社会学这门学科的诞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2647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8
下一篇 2022-10-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