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妥玛式拼音

威妥玛式拼音,第1张

威妥玛式拼音 台湾地区还用注音拼音法,他们在公众场所如何标注音译地名,让西方人读懂的?

情况是这样的。

1913年,“读音统一会”议定了“注音字母”。

1918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开始公布、推广这套系统。

1930年,这套方案被更名为“注音符号” 1918~1958年,在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前,这套方案推广使用了推行了四十年。

后来,这套方案在大陆,被汉语拼音方案取代。

在台湾地区,当局教育主管部门于1984年以“译音符号”为蓝本,修定以四声调号表示四声,制定了“国语注音符号第二式”。

于是,原来这套,就被称为了“国语注音符号第一式”。

所谓“译音符号”,其实就是1926年制定的“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1940年改了这个称法。

1984年2月,台湾当局成立了专案研究小组,将这套方案与威妥玛式拼音、耶鲁式、林语堂式和其他拼音法(其实就主要是大陆的汉语拼音方案方案)逐个进行优劣比照。

之后的1986年1月28日,这套方案被正史公布,另附“拼法说明12条”,供国内外各界人士采用。

——但是,汉语拼音方案从1977年就开始被国际接受,成为了地名标准、中国人名标准、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标准;而新加坡、马来西亚政府也先后采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本国华语的拼音方案。

台湾这套方案,就只能自己用一用了。

这套和“汉语拼音方案”非常接近方案,可以在他们的各种辞书中见到(但是,不少辞书也开始标注汉语拼音方案):

台湾的学校还在教注音符号,不过,台湾的公共标示,从来不曾是以注音拼音来标示,以前是罗马拼音标注,这些年都已经改成汉语拼音了。

以台湾的路牌为例,各县市都陆续的将路牌的中文以外,从过去的罗马拼音,改成世界通用的汉语拼音,最容易区的,就是以前用HS的拼音,都改成了X,以及T都改成了D的发音方式。

还有就是一些C改成了Q,JH改成zh等等。

这些改变在台湾的街头、马路上都可以看到。

在记忆中,台湾从来没有在路标上用过注音符号的。

至于公共场所,机构等,例如:车站、市政府、警察局等等。

非中文的标示台湾都是用英文,也就是纯英文的方式标示,而不是译音,例如:台北市政府的Taipei City Hall,台北车站的 Taipei (Main) Station等等,也从来没有使用过注音符号的。

其实,台湾的一些学校,也是注音符号与汉语拼音都教,任小孩能跟上世界的潮流。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2666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8
下一篇 2022-10-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