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题主的认识我是认同的。
大体上说本诗的首联和颔联写景,颈联和尾联是在写景的基础上由景生情,抒发羁旅之愁和思乡之苦的感慨。
在这个基本共识的前提下,我很愿意和题主进一步探讨对于本诗的一点儿更加深入的看法:《秋兴八首》是一套组诗,如果想更真切的理解本诗,最好的方法是把它和其它的七首放在一起欣赏。
创作背景:这组诗是大历二年(766年)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的,再过四年,诗人的人生就要走到尽头。
虽然当时杜甫也不过54岁(今天这个年纪还没有退休),但是对于他来说已经到了暮年时分。
主要内容特征:《秋兴八首》八首蝉联,结构严密。
从整体上来说第一首整首诗都是为这组组诗起兴的。
下边的七首“具发中怀”,相互照应,相互阐发,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不可拆分,也不可颠倒。
情感特征:诗人身在夔州,暮年飘零,回想起长安,今昔对比,触发无限哀愁。
目睹国家残破、满目疮痍,而自己老病孤苦对一切都无能为力。
诗人不能明言,也不忍明言,婉转低回的绵绵悲哀化作一唱三叹的无尽感慨。
《秋兴八首》其一是这组组诗的序曲,我们从中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抑郁孤独之感和深挚的忧国之情。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秋兴八首》因秋感兴,本诗的首联开门见山上去就写秋天萧索的风景。
“巫山巫峡”萧森的境况,又烘托出诗人所处的动荡不安的时代环境。
颈联“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从本诗来看是由景入情,抒发感慨;从组诗整体来看,则下启第二、第三首。
第二首,写作者身处孤城;第三首,写晨光中的孤城。
这两首也有着承上启下的逻辑关联,并且还有着千丝万缕的情感联系。
《秋兴八首》强烈的对比手法:有于萧索中见富丽的特征。
深秋的冷落荒凉,心历的寂寞凄楚,却没有让老杜甫一味的只书写凄凉、凄惨。
相反,他使用了很多绚丽的字词来反衬这种凄苦。
在组诗中我们能看到诸如“瑶池”、“紫气”、“日绕龙鳞”、“珠帘绣柱”等等绚丽的词汇。
本诗首联第一句:玉露凋伤枫树林,凋伤枫树林的是“玉露”,玉露是白露,它很冷也很美。
这种超乎常理的描写手法,使得意境更加深远,随之产生了更加强烈的艺术效果。
从以上情况看来,《秋兴八首》包括这首其一,写景不是简单写景,抒情也不是简单的抒情。
作者写景时使用了一些看似情感对立的字句,却获得了更加有效的抒情效果。
此外在本诗中开门见山“因秋起兴”,放在全组诗中,本诗全篇又身担为全组诗起兴的作用!我们通常说的诗歌中的起兴,是指“先言他物,再引起所咏之物”,《秋兴八首》最后要咏的是对故园的追思,对国家人民的忧虑,对无可奈何人生际遇的感概,是一个真诚伟大的人发出的有别于“普通呐喊”的“呐喊”。
我们今天的读者想要真实的体验古代的文学作品,需要沉下心了充分了解这些文学作品的来龙去脉。
很高兴题主在对于本诗已有了解的基础上,还愿意进一步探索它的深层意义!对于《秋兴八首》的了解,从个人角度来说,也还比较粗浅。
但是我衷心希望以上回答,能对题主有些许的帮助!谢谢阅读,我是襟亚。
:前两联作者写了枫林深秋露水浸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峡谷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巫峡里面波浪滔天。
天空的乌云则像是压倒过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看着秋天的风景,离开城都己历两秋了,不由的伤心落泪,看见小船虽然不能回去,心里仍然系着故园。
冬天快到了还要赶制御寒的衣服,我对故乡的思念:池愈加凝重与深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