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召公这个称呼的由来召公,名叫姬奭(shì),是周武王和周公旦的兄弟。
姬奭曾跟随周武王在牧野之战打败商朝军队,并帮助周武王建立西周。
西周建立后,周武王实行分封,把姬奭封在了北燕。
但姬奭像周公一样并没有去封地,而是让他的长子姬克去北燕。
他自己留在都城辅佐周武王。
周武王很感谢他,于是将都城附近的召地给了姬奭,所以被称为召公。
2.召公辅佐周成王周武王去世后,周成王继位。
周成王继位后,召公为了完成周武王的遗愿奉命建造洛邑。
接着召公就担任了太保,主管陕地以西,周公管理陕地以东。
周成王年幼,因此周公就代替周成王主持朝政,召公就怀疑周公要谋反,于是周公就写了一篇《君奭》的文章向召公解释。
召公听了以后才消除了对周公的怀疑。
3.召公的治国之道召公治理陕地以西地区,很受百姓爱戴,他经常在一棵棠梨树下处理民众的事务。
无论男女老少他都给予适当的安置,人民都能安居乐业。
召公去世后,人民都很怀念他,就作了《甘棠》这首诗称赞他。
周成王去世后,召公又继续辅佐周康王,开创了周朝四十年以来没有重大刑事案件的成康之治。
周公的“制礼作乐”,实际上是对夏商的礼、乐加以损益,使之更适合宗法封建等级制度,这就是孔子所说的“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虽是对夏、殷的礼乐加以损益,却改变了礼乐的性质和社会功能。
许慎《说文解字》云:“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这一诠释也说明礼本来是用于祭祀等宗教活动的,但是经过周公的制礼作乐,礼的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礼的宗教性被削弱了,周礼主要不是“事神致福”的宗教仪式,而是宗法封建等级社会的典章制度和人们的行为规范。
礼的性质的这一改变,使周礼成为覆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准则,人们的衣食住行、视听言动无不受其节制。
周礼调节社会生活的功能是殷礼所不具备的。
由于西周社会生活主要是由礼乐调节的,周人的观念也发生重大变化,“事鬼敬神而远之”是这一变化的重要标志。
所谓“事鬼敬神而远之”,实际上是把鬼神“恭恭敬敬”地排斥在人世生活之外。
在周人看来,社会生活主要是由礼乐节制规范的。
人们凭借礼乐,就可以建立和维持社会秩序,用不着鬼神的干预。
周人把礼乐提到社会生活的调节者的重要地位,使中国文化从原始宗教中摆脱出来,走上了非宗教的人文主义道路。
周朝虽然也盛行卜筮等巫术,但周的文化主要是人文主义的礼乐文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