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家特约回答:天津医科大学感染病研究所 贾医生)随着疫情的不断变化,相信很多人都会每天在网上关注全国疫情实时数据的增减情况。
疫情数据基本包括:确诊、疑似、死亡、治愈四项数字及较昨日的增减,但近几天“确诊”数字发生的巨大变动,其较昨日增长数由“千→万→千”的量级变化让人困惑。
尤其在2月12日0时-24时,湖北疫情数新增确诊病例14840例,这个数字让大家十分震惊和揪心。
那么数字一天中大幅度的变化是怎么回事呢?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词:“临床诊断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影像学(肺CT)检查,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尚未确定阳性。
而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断中,要结合:接触史+临床表现+肺CT影像检查+病毒核酸检测一起判断,其中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是确诊病例的“金标准”。
因此12日之前的确诊数字=真实确诊病例(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而12日湖北省将“临床诊断病例”也纳入“确诊病例”进行公布。
所以我们看到的湖北省确诊病例数字激增是:真实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之和。
目前此确诊病例统计方式只运用于湖北省。
因为在病例人数众多的地区,特殊时期的发生漏诊所造成的后果要远大于误诊。
病毒核酸检测虽然是诊断“金标准”,但其阳性率受到试剂供应量、试剂盒质量、标本采取合格程度、检测时间长等多方面影响,而疫情的控制重在争分夺秒。
在疑似病人过多的情况下,不能确诊导致的不能收治病人,把很多危险患者挡在了医院外。
这些疑似患者可能大范围活动、反复求诊,造成新的传播链。
但随着湖北地区新的医院、新的隔离点不断落成,本着“尽收尽治”方针,把这些临床症状疑似但核酸检测结果未定的患者归为“确诊病例”及时隔离、观察、收治,既可以使患者得到合理的临床护理,也有利于疫情总体防控。
但在其他病例人数较少的地区,因为可以及时得到病毒核酸检测、复检的结果,所以确诊病例数仍以真实确诊判定。
虽然肺CT对诊断新冠肺炎有重要的意义,但其也受不同病原体(如支原体、其他病毒性感染也可能造成类似肺损害)、患者基础病、吸烟史、拍摄体位等影响,容易造成“假阳性”。
因此疑似患者仍首要进行病毒核酸检测。
核酸检测通常需要患者在医院单人隔离至少48小时,在首检阴性后,间隔24小时以上取样复检再次阴性才可以解除隔离。
有明确接触史的患者还要再进行核酸检测或解除医院隔离后在家中自我隔离14天才能保障安全。
因此疑似患者要做好隔离准备,配合医院检查。
在隔离期间有任何不适变化及时沟通,部分医院可有特殊的隔离病房进行暂时住院收治,在解除新冠肺炎危险性后再转入普通病房治疗。
以前的确诊病例都只有核酸检测,就是病人情况看着像新冠,由于试剂盒少,检测人员少,在没接受核酸检测,或者核酸检测显示阴性,都不叫确诊。
临床诊断呢,就是可以医生通过CT等手段,结合新冠特点就能判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