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晕出现,将要刮风;础石湿润,就要下雨。
原句出自于宋代苏洵的《辨奸论》:“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
”比喻了事物发生是有客观征兆的,反映了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同时,这也是一句民间谚语,在特定的地域试用,所以这个问题肯定是有所指才成立:日晕或月晕的出现,往往预示着天气要有一定的变化。
一般日晕预示下雨的可能性大,而月晕多预示着要刮风,月晕有时候会有缺口,缺口的方向便是刮风的方向。
所以,民间有谚语:“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和“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下图为“日晕三更雨”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这句气象谚语指天气变化,意思是月光照射在云层上而出现了光环就要刮风;础石湿润了就要下雨。
比喻从某些征兆可以推知将会发生的事情。
见北宋苏洵的《辨奸论》:“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
” 清代的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上也有引用:“燥湿为天地自然之气,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以此测於几先者,固古今一致也。
”晕,是一种自然界的光学现象。
它是当太阳或月亮的光线透过高而薄的白云(卷云、卷层云或卷积云)时,受到冰晶折射而形成的彩色光圈,彩色排列顺序内红外紫。
有时也呈现银白色光圈。
出现在太阳周围的光圈叫日晕,出现在月亮周围的光圈叫月晕。
月晕出现在夜晚,在古代被称为毛月亮,也有地方称之为风圈。
日晕或月晕的出现,往往预示着天气要有一定的变化。
一般日晕预示下雨的可能性大,而月晕多预示着要刮风,月晕有时候会有缺口,缺口的方向便是刮风的方向。
这是因为:晕其实就是卷层云,卷层云本身不会产生降雨,但其后的含有大量水分的中低云就有可能下雨。
如果中低云继续发展,云量增多,云层增厚,就会刮风下雨。
中低云发展移入快,降水来得快;发展移入慢,降水也就姗姗来迟;不移入,则不会有降水。
础,本义为柱脚石,垫在房屋柱子下的石头。
柱下的石头发潮,表示空气里湿度大,天快要下雨。
《淮南子·说林训》:“山云蒸,柱础润。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