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于谦遇害,还是政治斗争的结果。
每当皇位变动时期,都会出现权力的争夺,原来掌权一派大臣就非常危险。
于谦也不例外。
由于明英宗朱祁镇的荒唐,明军在土木堡大败。
朱祁镇被俘,蒙古人抓住皇帝直逼北京城,大明立即出现亡国的危险。
这种关键时刻,于谦果断立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为代宗,稳定了国家的政治局面。
随后,于谦坚决和蒙古人硬碰,最终打退了外强中干的瓦剌领袖也先,成为大明的一个功臣。
由此,代宗对于于谦非常信任,于谦备受重用,掌握了国家大权,实际成为今天首相的角色。
代宗只对重大的国家政策作出批示,具体都让于谦去执行。
而于谦本人性格刚直,软硬不吃,一心为国为民。
他为官清廉,拒绝结党营私,不受权贵集团的拉拢。
于谦认为,土木堡的大败虽然由朱祁镇的问题,但那群昏庸无能、只知道溜须拍马的大臣也是罪魁祸首。
这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一味奉承皇帝,差点把国家搞垮。
于谦想要稳定大明的局势,首先就要和这些家伙作斗争,当然不可能和他们同流合污。
这样一来,于谦独揽大权又不愿意和大明权贵势力合作,自然成为他们的眼中钉。
从于谦击败瓦剌人以后,朝中的很多政治势力就试图将他推翻。
然而,因代宗对于谦信任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加上于谦本人能力超群,内政外交军事都处理的很好,反对派始终无法得逞。
然而,代宗的身体却不好。
1457年,29岁的代宗重病,眼见不行了。
这样一来,于谦的保护神就倒了。
当时于谦的政敌曹吉祥、石亨、徐有贞等人,为了推翻于谦,决定实行政变。
土木堡被俘的英宗朱祁镇回来后,一直没有恢复权利,实则被软禁起来,对于谦极为仇恨。
因为是于谦立了代宗为皇帝,等于废除了英宗。
曹吉祥、石亨、徐有贞认为,只要扶持英宗上台,一定会将于谦彻底掀翻。
于是,正月17日,这群人带着武士突然攻入紫禁城,囚禁了重病的代宗,扶持英宗上位。
代宗被软禁起来,1个月后死亡,不知道是不是被害死。
代宗身为皇帝尚且如此下场,何谈于谦。
于谦由此被捕,随后被杀害。
他的儿子和妻子都被发配充军。
一些正直的大臣和几名太监想救于谦,质问奸臣徐有贞“于谦有什么罪?有什么证据”。
徐有贞理屈词穷,只得回答“虽无实据,意有之”(虽然动作尚无出现,但有此思想。
如同莫须有。
)。
于谦被杀后,家也被抄了。
可惜于谦非常清廉,家中根本就没有什么财物,让抄家的锦衣卫官员也感叹不已。
换成别人有于谦这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必然是巨富。
到了宪宗上台,就给于谦平反。
而陷害于谦的那些大臣,随后基本也都因为各种原因被诛杀。
曹吉祥因谋反,还被诛九族。
其实中国古代的官场就是这样,稍有不慎就有杀身大祸,官不是这么好做的。
至于于谦毫无疑问是民族英雄。
他的一生,可以用自己的诗来描述:《咏石灰》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顾,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的死是皇帝维护自身权威的一次壮烈牺牲。
土木堡之变以后,于谦出于大局的考虑,拥立朱祁钰为皇帝,把明英宗朱祁镇立为一个有名无实,甚至连性命都有危险的太上皇。
解决了瓦剌之变以后,明英宗被迎了回来,却从此被软禁了起来,彻底的失去了权力与自由,一下子从一个皇帝变成了一个囚徒。
这种身份上的落差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他。
而于谦因为护城有功,又有拥立之功,所以颇受代总的重视,一时间风生水起,成为了一位重臣。
可是权力的更迭来的是如此的快,代总皇帝的位置刚坐了没几年,他就被英宗赶下了皇位。
这么一来权力就重新回到了英宗的手里面。
而帮助英宗复辟的几位,比如石亨、徐有贞等人,因为在代总朝不受重视,对于谦那是恨之入骨。
他们就不断的劝说明英宗把于谦给杀掉,毕竟当初是于谦害的英宗失去了皇位。
英宗其实心里知道,于谦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这个国家,现在他的立场上,他并没有做错什么。
对一个为了江山社稷,黎民百姓毫无私心的人,于公他明英宗不但不应该杀了他,还应该褒奖他,大力的重用他。
可是于私,是于谦让明英宗失去颜面,甚至性命不保的。
关于这一点,英宗内心肯定是一直耿耿于怀的。
但是他是皇帝,他为了统治必须要维护自己的权威!这个权威放在一般人那里就是尊严,就是他安身立命的基础。
而放到皇帝那里则是他执政的一个保障,有了权威他才可以更好的发号施令,才能更好的实现统治。
毫无疑问,于谦侵犯了他的权威!不杀于谦,不足以挽回面子!不杀于谦,不足以维护权威!经过再三的思考,明英宗还是动了杀心。
一代名臣于谦,因此命陨黄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