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建省比较迟,成为单独行政区的时候,地处青藏高原东部的青海省并没有大规模城市,适合建设大城市发挥省会职能的地方也几乎是没有,所以能怎么办呢?隔壁的甘肃将西宁分给了青海省。
西宁古代被称作“湟中”,由于地处交通要塞,两千年来一直都是河西走廊周围重要的战略重镇。
北宋崇宁年间正式改名为“西宁”,取意为“西垂安宁”之意。
元朝时代,行省制度真正开始出现,然而当时如今的青海地区并非一个单独的行政区,归属非常模糊。
清朝曾经大规模对青海用兵,平定当地蒙古势力的叛乱。
清朝雍正年间,罗卜藏丹津之乱被平定之后,清朝在青海设立办事大臣,统辖当地的蒙古、藏族诸部落,改东北部的西宁卫为西宁府,成为青海办事大臣驻地。
然而西宁府却仍旧隶属于甘肃省。
这一点倒是与当年江南省分家之后,安徽布政使司长期驻于江苏南京,而不是安徽安庆。
晚清时代,很多偏远地区纷纷设立省制,然而青海仍旧处境尴尬。
直到1928年,青海正式设省的时候,回过神来却发现地域辽阔的青海省,却没有能够担任省会职能的城市。
面积巨大的青海省,南部都是终年苦寒生态脆弱的高原,西北是闭塞荒蛮的柴达木盆地,根本无法建设规模化的城市。
想来想去,将距离青海较近而且一直都实际发挥“青海省会”职能的西宁,划归了青海,升格为省会。
就这样,甘肃省的重要城市西宁,成为了青海省的省会。
民国以前的甘肃非常之大,大体包括了今天的甘肃、青海和宁夏。
因为在民国初期,西北马家军内部闹分裂,甘肃马家军中分出了马步芳家族的“青马”和马鸿逵家族的“宁马”。
三马各自占据一块地盘,北洋和南京政府也乐于将其分而治之,因此青海和宁夏逐渐从甘肃划分了出来。
马家军的故事要从同治年间,左宗棠西征说起。
左大帅在平定陕甘之乱时,敏锐地意识到单纯依靠武力镇压无法彻底解决西北乱局,于是采取“以回治回”的方式,即大力扶持地方实权派。
马家军的始祖马占鳌在太子寺之战中大败湘军,制造了左宗棠一生中最大的败绩。
不过马占鳌并没有乘胜追击,而是果断招安投降。
马占鳌的举动让左宗棠大喜,于是马家军就被收编进湘军系统。
马占鳌和儿子马安良时期,他们巧妙地利用了晚清政府的内忧外患,实现了独霸甘肃的目的。
马安良去世后,马家军内部出现了“主少国疑”的局面,马安良的儿子马廷勷压不住父亲生前的老将,导致马家军分裂为甘肃马家军、青海马家军和宁夏马家军。
“青马”指的就是民国著名大军阀马步芳家族。
马步芳的爷爷马海宴与马占鳌是表兄弟,太子寺之战的头号功臣。
随着马占鳌家族地位和势力的不断提高,马海宴家族也随之水涨船高。
民国初期,甘肃下设:陇东、陇南、河州、甘州、凉州、肃州、甘边宁海、宁夏八大镇守使,史称“甘肃八镇”。
马家军第二代领导人马安良为了扩张实力,将自己马海宴的儿子马麒安插在西宁镇。
马麒到了西宁后一直在暗中积蓄力量,马安良的去世给了他自立门户的机会。
当时西北军在内地的军阀混战中暂时落败,被迫退回西北。
一山不容二虎,西北军和马家军很快产生摩擦,而此时马麒则撺掇马安良之子马廷勷公开“反冯”,但他自己却全面倒向西北军。
在西北军的强力打压之下,马家军势力大损,给了青海马麒、宁夏马福祥(马鸿逵的父亲)自立门户的机会。
1928年,北伐胜利后,南京为了强化中央的权威,削弱冯、阎的势力,提出了“缩小省区”和“精兵简政”两大方针。
对于南京的政策,冯也有自己的打算,因为一个省就能多几个师的编制,冯便以宁夏、青海距离兰州太远,将甘肃一分为三,从此青马和宁马就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西宁自古以来就是是军事重镇,也是马麒发家的老巢,所以成为青海省会是理所应得的事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