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话中的常用语 1、俺作为第一人称,“俺”和“我”在濮阳话中并用。
“我”相当于英语中的主格“I”,“俺”相当于英语中的物主代词“MY”,比如“俺爹俺娘”,但有时候“我”和“俺”也混用。
濮阳话第一人称与普通话有异,但第二人称“你”和第三人称“他(她)”就没有区别了。
2、得濮阳县很多地方以及附近山东东明很多群众,在很多说名词后缀“子”的地方发“得de”音,比如“孩子、裤子、车子”。
但也有例外,如“儿子”后边的“子”也和普通话一样发“zi”音,也可以直接说“儿”。
濮阳县老城的群众这里一般和普通话发音一致。
3、清到、晌午、绕西、略黑、后晌都表示时间,分别是早晨、上午、下午、傍晚和晚上的意思。
“绕西”听起来象“肉西”,理解起来并不难,下午的时候太阳也到西面了。
4、吃濮阳话发“器”音,开封市杞县有些地方读“刺”,还有地方读“掐”,各有情趣。
5、绕地、月明地分别表示太阳和月亮,感觉非常传神。
6、前亚个、亚个、今个、明个、过明分别表示前天、昨天、今天、明天和后天。
“明个”有时候用一个字“明”,带有明显的耳化韵。
7、冇或冇家指“没有”,“冇”读“mao”。
“有”缺两横就是没有,看来还是很有道理的。
8、恁音“nen”,,意为程度副词“那么”,这个词河南很多地方在说。
比如“你咋恁孬啊”就是“你怎么那么坏”的意思。
但在濮阳话里面有时候“恁”也作“你的”解,比如“恁娘”就是“你的母亲”的意思。
9、那顶“那顶”是濮阳话中最奇妙的代词,可替代其他任何词语。
我曾经听过一个笑话,有个爱说“那顶”的看瓜人,见一偷瓜贼,规劝他不要偷了,否则要告诉队长,他是这样说的,“那顶,你别那顶了,你要再那顶,我就那顶了那顶!”有些地方方言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比如开封市兰考一带的“那哄”。
10、闺妮就是“闺女、女儿”的意思。
对别人说自己女儿的时候一般用“闺女”,而直接唤自己女儿多用“妮儿”,显得更亲切一些。
11、盖的、铺的“盖的(di)”意思是“被子”,很形象,因为被子就是用来“盖的”。
“铺的”或“铺底”意思是“褥子”,也很形象。
12、兄你意为“弟弟”,比如“三兄你”就是“三弟”。
13、喝汤“喝汤”如果在傍晚说话使用就是指“吃晚饭”的意思,濮阳人有早饭和晚饭喝稀饭的习惯,估计与此有关。
14、弄啥“弄啥”是“干什么”的意思。
在这里“啥”发“夏xia”音。
比如生气的时候说,“你到底想弄啥?!” 15、吭气是“说话”或“出声”的意思,如“你咋不吭气了?”就是说“你为什么不说话了?” 16、叫电话有些年长的濮阳人管“打电话”说“叫电话”。
比如,“给你二哥叫个电话吧。
” 17、嗷就是“大声叫”的意思,比如,“别嗷了,小孩瞌睡了。
” 18、扁嘴指的就是“鸭子”,鸭子的嘴巴是扁的,就叫“扁嘴”。
不知道“鸡”为什么没叫“尖嘴”。
19、年下意思指“春节”,我们小时候老盼望过年下家长给买新衣。
20、末底了意思是“最后”,比如,“到末底了他还是没当上村长。
” 濮阳话中与普通话截然不同的词汇 1、噱相当于“说”,音“xue”。
不过“噱”在普通话里是“笑”的意思。
当然我们也可以说濮阳人管“说”发“xue”音。
2、nia 很遗憾在普通话里没有配套的字,"nia"在濮阳话里是“人家”的意思,小时候长辈总爱教育我们,“nia小明就爱学习,你得向nia学习”。
3、卷音“juan”,在濮阳话里面指“骂”。
比如,“卷人不礼貌。
” 4、玄意思是“不好”,比如“看张三的媳妇长的玄的。
”就是说“张三的媳妇长的很丑”。
濮阳某的曾产一种酒就叫“玄酒”,广告语是“玄酒不玄”,相当耐人寻味。
5、倘故“倘故”的意思是“因为”。
前几天几个同事说事,我们单位一位来自广东的组织科长问了一句“倘故啥?”把我搞倒了,它的意思是“因为什么?”到现在我还比较纳闷,他怎么会用这个词。
6、搁气就是“闹矛盾、起冲突”的意思。
小时候出门前母亲老叮嘱我说,“别跟小孩搁气啊!” 7、心嘴儿“心嘴儿”的意思是“胃”。
我母亲就老说自己“心嘴儿难受”,就是“胃不舒服”。
8、磆堆音“gu dui”,就是“蹲”或“蹲下”的意思,本文开篇引用的那则幽默短信不妨在这里作一“翻译”,就是说“树上蹲着两只鸟,这个鸟对那个鸟说:‘你往边其蹲一蹲,我快掉下去了。
’那个鸟对这个鸟说:‘没有事,你掉下去我就抱住你。
’”河南很多地方管“抱”读作“布bu”。
9、抹意思是“降”,比如“小明学习不好又抹了一级”就是说“小明学习不好又降了一级”或者“又留了一级”。
又比如“老刘由于犯错误让县长把职务给抹了”是说“给免职或者降职了”。
10、克音“kei”,意思是“抓住、捉住”,比如“警察又在街上克了一个贼。
” 11、可囊意思是“恶心、窝心”,比如说“家里出了这么大的事情,老王可囊的很。
” 12、作假意思就是“特别客气”,比如“到这就跟自己家一样,能吃多少吃多少,别作假。
” 13、血火意思是说“不必要的大呼小叫”,比如,“打个针至于恁血火啊?” 14、大样就是“趾高气昂、怠慢人”的意思,比如,“虽然你已经是干部了,见了人也不能大样。
” 15、刺挠意思是说“身体发痒”,比如,“好几天不洗澡了,身上刺挠的慌。
” 16、拽音“zhuai”,意思就是“非常神气、上档次”,比如,“看人家拽的,光买衣服就花了一千多。
” 17、翁是“推桑”的意思,普通话里面没有配套的文字,我建议在“翁”的左边加上提手旁创制新字。
18、储意思是“躲藏”,比如,“日本鬼子来了,快储起来。
” 19、长精意思是“有出人意料的想法”,比如,“别长精了,就这么定了吧。
” 20、大些意思是“很多”,一般用于表示否定语气的时候。
比如,“过了很多年,他的工资也没涨大些。
” 濮阳话中一些不常用的词汇 1、囊气“囊气”的意思大致相当于“志气”,比如“没囊气”就是“没志气”的意思,但又不能完全被“志气”所取代,比如“这小孩家穷自己争囊气考上了大学”就不能说“这小孩家穷自己争志气考上了大学”。
2、哪何是“什么地方”的意思,比如“你是哪何的呀?”从字面上看,很有古代汉语文绉绉的气息。
3、大爷“大爷”的“爷”字读二声指“父亲的哥哥”,读四声指“爷爷的哥哥”。
这对学中文的老外可能有致命的困难。
4、拉呱就是“讲故事”的意思。
我小时候,老听一个看菜园的老邻居“拉呱”。
比如“拉个呱吧”就是“讲一个故事吧”。
有时候两个“拉呱”放一起说就是“随便聊聊”的意思,比如,“别忙了,过来拉呱拉呱。
” 5、不伧就是“不难看或者有点漂亮”的意思。
“伧”读“chen”。
6、齐整指“好看”的意思,比如“看他媳妇长的齐整了”。
齐整的“整”读“景”,或者这个词原本就应记做“齐景”,解释起来更有情趣。
7、打衅“打衅(xin)”是“开玩笑”的意思。
比如说,“你别打衅了,他都快生气了。
” 8、吓撒“吓(he)撒”的意思就是“颤抖”,比如“他们打架吓的我吓撒”。
9、奸馋意思就是“特别挑食”,比如“这小孩吃饭奸馋”。
10、懈意思是“特别、很”,也是程度副词,比如“这家伙懈孬。
” 11、膈映音“ge ying”,就是“不舒服、忧虑”的意思。
比如说“看着到处飞的苍蝇,还不够让人膈映。
” 12、准头就是“十拿九稳、很保险”的意思,比如,“老王都点头了,看来这件事准头。
” 13、乞缩意思是“抠门,不大方”,比如,“那家乞缩的来油也舍不得用。
”“老鳖一”也形容抠门。
14、母虎就是说“赖,想把原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据为己有”。
比如,“你别母虎啊,这东西原来就是俺家的。
” 15、聒音“guo”,指声音特别响,比如,“说话小声点,把人聒死了。
” 16、理亮就是“整洁”的意思,比如“看人家媳妇理亮的,收拾的没有一点土。
” 17、克叉意为“张开”,比如,“训练的时候要克叉开腿。
” 18、腌臜音“a za”,意为“脏,不干净”,比如,“房子太腌臜了,收拾一下。
” 濮阳话中的脏话词汇 毋庸晦言,脏话也是语言的一个组成部分。
濮阳话里面也有很多脏话,特别是“屌”字成为一些人的口头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濮阳人的形象,是需要及时摈弃的糟粕,但也是一个不容否定的事实。
前不久《参考消息》上说某外国专家研究发现,说脏话有利于人们宣泄不良情绪。
但不管怎么说,我们还是要大力推行文明用语。
1、掖屌意思是“算了吧”,比较典型的濮阳粗话,倒也形象,把生殖器收起来,所以就点到为止了。
2、滚屌意思是“走、离开、出去”,有时候也指“结束”。
濮阳话的发音特点 濮阳话发音自成体系,与说普通话的人群有着明显的区别。
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语速较快。
当然也有人说话慢慢吞吞,但这里指普遍现象。
濮阳话不如普通话那么四平八稳。
二是语调较平。
抑扬顿挫感不是特别强。
三是尾音较重,特别是最后一个字。
濮阳人心目中的濮阳话 陆游在《老学庵笔记》写到,“中原惟洛阳得天下之中,语音最正”。
北宋时期定都开封,中原之音基本定型,与今日河南方言几乎完全一样。
今日北方官话之所以与河南方言大同小异,是历史上北方官话区长期以河南方言为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语汇和语法系统而形成的。
所以濮阳人听普通话是不存在任何困难的,而学习普通话也有着一定的优势。
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各地方言多有被削弱的趋势。
濮阳人也越来越以说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为荣,孩子更是从小接受普通话教育,濮阳话里面的很多词汇已经很少被提及。
当某一个奇妙的时刻,听到这项词汇时候,竟有一种怀旧的感觉。
笔者挂一漏万地搜集一些淡忘于记忆深处的词汇,不是为了让他们复活,而是不想忘记。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在笔者所在的单位普通话是主要的工作语言,但每次走进老家熟悉的街道,见到热情敦厚的乡亲,原汁原味的濮阳话便夺口而出。
人,毕竟有些东西是永生不能改变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