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称帝的消息传到陇西,薛举就更坐不住了。
薛举很清楚,西秦和李唐的关系非常简单,就是八个字儿:有你无我,有我无你。
兵家说得好,“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所以他决定先下手为强。
六月初十,薛举集结优势兵力,进攻李唐西北军事重镇——泾州(今甘肃泾川县)。
李渊接报,再次以李世民为统帅,率领刘弘基、殷开山、慕容罗、李安远等八路总管救援泾州。
七月初,薛举率军逼近高摭城(今陕西长武北),其先头部队已经出现在豳州(今陕西彬县)和岐州(今陕西凤翔)一带地区,兵锋极为锐利。
李世民认为,西秦军士气正盛,此时不宜与之决战,便下令大军深挖壕沟,加高壁垒,避而不战。
孰料,在这关键时刻,李世民筒子居然意外地病倒了,疟疾。
卧床不起的李世民只得将军事指挥权交给了资历最老的刘文静和殷开山。
交权之前,李世民对二人是千叮咛万嘱咐:“薛举孤军深入,粮草辎重都很成问题。
据我估计,他们的粮草支撑不了多久。
你们万万不可出战,一切等我病好以后再说。
”刘文静、殷开山哥俩儿满口应承。
但下来以后,殷开山却坐不住了。
殷开山觉得避而不战太消极了,便来找刘文静商量:“秦王是因为担心你我二人不能退敌,才说那番话的。
我想,薛举听说秦王病倒,必定会越发地轻视我们。
我们可以不出战,但也应该展示一下武力,以震慑敌人。
” 刘文静一寻思,觉得殷开山说的很有道理,就这么猫着,似乎有损士气,可以不真打,但是恫吓一下敌人也是可以的嘛!哥俩儿说办就办,七月初九,唐军(从现在开始可以叫唐军了)开出大营,在高摭城西南的浅水原列阵,炫耀武力。
西秦军已经憋了好久了,见唐军终于出城,个个欣喜若狂。
最高兴的是薛举,他当即率精兵悄悄迂回至唐家军的背后。
刘文静和殷开山做梦都没想到薛举会来这么一手,“恃众而不设备”。
这就麻烦了。
薛举亲率大军从唐军背后发动突袭。
猝不及防之下,唐军遭到惨败,死伤过半,慕容罗、李安远当场阵亡,刘弘基被俘。
唐军兵败如山倒,薛举轻而易举就攻克了高摭城,“收唐兵死者为京观”。
啥是京观呢?京观又叫武军,就是将敌军的尸体堆在道路两旁,盖土夯实,筑成金字塔形的土堆。
形势到了这个地步,李世民也没有办法,只得率残部奔回长安。
李唐建国之后的第一仗,竟以惨败落幕。
刘文静和殷开山闯了这么大的祸,李渊的愤怒可想而知,他将二人一顿臭骂,继而又传下敕书,削职为民。
唐廷上下皇帝位,改折摭城(今甘肃泾川东北)为都。
薛举死后没几天,郝瑗也死了,原因竟然是“哭举得疾”。
这个人,真是没法说了! 薛仁杲有着比乃父更强的武功和能力,但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弑杀成性。
其实,残忍是老薛家的传统了。
就拿薛举来说吧,每次战后,他都要将俘虏的敌兵全部坑杀,而且手段十分残忍,多采用断舌、割鼻甚至棰捣等毫无人道的手法。
他的老婆隋朝大臣庾立。
庾立是个刚直之人,坚决不肯投降。
薛仁杲暴怒,将庾立架在火堆上活活烤死。
这还不解恨,他竟将庾立的肉一块儿一块儿地割下来,赏给士兵们吃。
他的狠毒与残忍,让薛举都无法忍受。
老薛曾经大骂小薛:“没错,你小子是挺有能力的。
但是,你生性太过残酷,对人刻薄寡恩。
我真担心将来有一天老薛家和西秦国会亡在你的手上。
” 可想而知,这样的领导当然不能赢得下属的衷心拥护。
薛举的一帮老哥们儿就不买薛仁杲的仗。
所以,当此最高权力交接之际,西秦国内部一片混乱,人心离散,士气低迷。
经过四天的行军,刘感抵达高摭城。
他在城下叫了半天门,可人家就是不给开,还说什么“你们翻墙进来吧”。
刘感觉得有点儿不对劲儿,就命人放火烧城门。
果然,一试便知,城上的人立刻浇水下来。
刘感心知不妙,赶紧命人后撤,但为时已晚。
当城头的烽火燃起后,刘感看到南原之上西秦军如潮水般涌来…… 薛仁杲又一次出现在泾州城下,和上次略有不同的是,这一回他的身边多了一个信用的家伙给我埋了。
”他催动坐骑,亲自拈弓搭箭,射击被埋了半截子的刘感。
起初,刘感还能大声叫骂,但渐渐地,声音便越来越低…… 李叔良感动得热泪盈眶,但他根本无力救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刘感被射成了刺猬。
李叔良坚持到九月底,终于等来了李世民。
薛仁杲也不含糊,派麾下第一猛将宗罗率军出击。
宗罗早就听说李世民很能打了,此次有心和他好好PK一番。
岂料,人家李世民根本就不甩他,高挂免战牌,不打不打就不打。
宗罗憋坏了,天天到唐军营前挑战,但李世民就是窝着不出来。
这天,正当唐营诸将发牢骚的时候,对面来了一个人。
谁啊?宗罗的部将梁胡郎。
李世民问梁胡郎:“你为什么要投降我军啊?” 梁胡郎长叹一声:“唉,没办法啊!我军的粮食都已经吃光了,迟早得被贵军打败。
我寻思着,与其日后做俘虏,还不如现在就主动投诚呢!” 李世民听了,哈哈大笑,对众将说:“各位,攻灭薛仁杲就在近日。
传我将令,着行军总管梁实率军进驻浅水原。
” 宗罗白天想,夜里盼,就等着李世民出击呢。
但是,一连等了两个月,唐军完全没有出击的意思,宗罗等得都快麻木了。
这天,当亲兵告诉他唐军在浅水原出现的情况时,宗罗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眼泪当时就下来了:“唉呀妈呀,可算等到这一天了。
” 宗罗兴奋得跟打了鸡血似的,带领全部精锐猛攻梁实。
西秦军憋了好久,此时见有唐家军可打,各个如下山猛虎。
梁实所部很快就被宗罗的大军给包围了。
你别看这个地方叫浅水原,实际上连一滴水都没有,一连几天,唐军上下滴水未进。
宗罗围得太紧,梁实连个通信兵都派不出来。
唐军大本营中,诸将都很担心梁实所部的安危,天天跑去嚼李世民的耳朵根子。
可是,看李世民的那个意思,似乎完全没有救援梁实的打算。
直到十一月初八这天夜里,李世民突然升帐开会,他对众将说道:“今天可以出战了。
” 庞玉倒是挺猛,但架不住对方人多啊,打退了一拨,紧接着又扑上来一拨。
庞玉心中一顿叫苦,秦王你咋不明说呢,把这么硬的一块骨头安排给我们啃,您还是赶快来吧,再晚了,我们就被骨头给噎死了。
唐军拼死力斗,但双拳毕竟难敌四手。
眼见着,庞玉所部就要被宗罗给吃掉了。
正在这时,战阵之外的宗罗发现,有一支军队突然出现在了他的后方。
离得太远,他也看不清楚对方到底是什么旗帜。
近了,近了,越来越近了……哎呀妈呀,唐军,当先的那员唐将不正是秦王李世民吗? 宗罗还没把人马召集起来,李世民就已经带着几十名骁骑率先冲入了阵中。
庞玉与梁实部见李世民终于来了,士气大振,欢声雷动。
宗罗再厉害,也架不住两路唐军内外夹攻。
西秦军被杀得人仰马翻,哭爹喊娘。
宗罗见情形不妙,带着轻骑开溜了。
李世民见宗罗跑了,便要率领两千骑兵去追击,奶奶的,这两个月的骂能白挨吗?窦轨不同意,拉住李世民的马头不让走:“殿下,我军虽然打败了宗罗,但西秦军主力尚存,薛仁杲还固守着坚固的折摭城,咱们不能轻易冒进。
我建议暂且按兵不动,看看薛仁杲有什么动静再说。
” 李世民不同意:“舅舅,这个问题我早已考虑过了。
咱们刚刚取胜,将士们士气正盛。
机不可失啊,你就不要再说了。
”说罢,不待窦轨回话,李世民便纵马而去,直奔薛举的大本营折摭城。
薛仁杲与李世民的轻骑兵隔泾水对阵。
两军还未开打呢,薛仁杲的部将浑干等数人就率众渡水,来投李世民了。
仗还没打呢,大将倒先跑了,你说这仗还有什么打头?薛仁杲只得带兵进城拒守。
天快黑时,唐军主力相继到达,将折摭城围得水泄不通。
薛仁杲估摸着怎么也能坚守上一段时间。
岂料,当天夜里,守城士兵就纷纷縋城而下,投降唐军。
城里就剩下薛仁杲一个光杆儿老帅了。
薛仁杲无奈,只得出城投降(二十二日被杀于长安)。
西秦帝国至此烟消云散。
贞观十七年,因齐王李佑谋反案犯纥干承基的反咬,揪出了太子李承乾谋反,太子李承乾被废,此时李世民“阴许”立魏王李泰,但因长孙无忌“固请”立晋王李治,并且因为“太宗面加谴让。
承乾曰:‘臣贵为太子,更何所求?但为泰所图,特与朝臣谋自安之道。
不逞之人,遂教臣为不轨之事。
今若以泰为太子,所谓落其度内。
’太宗因谓侍臣曰:‘承乾言亦是。
我若立泰,便是储君之位可经求而得耳。
泰立,承乾、晋王皆不存;晋王立,泰共承乾可无恙也。
’乃幽泰于将作监”,遂立晋王。
但因疑晋王李治仁弱,故欲改立吴王李恪,遭到长孙无忌的反对而作罢。
在李恪不得为储的问题上,李恪的隋杨血脉,这个问题比较的微妙,非一两句话可以说清。
关键还在“嫡庶有别”的问题上,此外,朝局形势也有着重大影响。
李恪有无争储之心,目前史书并无具体记载;并考后世对李恪的良好评价,有李忠,后借“房遗爱谋反案”冤杀了吴王李恪以及流放江夏王李道宗。
永徽蒙冤 650年(永徽元年),李恪时为高宗李治在世最为年长的兄长,官拜司空,并被授予梁州都督的官职。
不久之后,又被改封为都督安随温沔复五州诸军事安州刺史。
651年(永徽二年),加授官职太子太师。
653年(永徽四年)年初,因高阳公主告房遗直对自己无理,从而引发了初唐时期最大的一桩政治冤案。
房遗爱为活命想效法纥干承基,遂长孙无忌心意而诬告李恪谋反,致其遇害,根据墓志记载:永徽四年二月初二,李恪在长安宫禁之内被缢杀,年约三十四岁。
有子四人,李仁、李玮、李琨、李璄皆未成年,全部流放岭表;有女亦四人,现已知第四女信安县主被罚守献陵。
659年(显庆五年),在长孙无忌获罪之后,李恪被唐王朝追封为郁林郡王,并得以立庙祭祀,任命河间王李孝恭的孙子李荣为郁林县侯来作为李恪的继承人。
李恪在获罪赐死后,墓志记载唐王朝特别优待以国公之礼将其下葬,可见李恪在被赐死时已被废为庶人,也就是说,其皇族的身份在当时被剥夺。
而显庆五年的追赠,表明唐王朝重新承认了他李唐皇族的身份,这是其初步的平反。
但是,高宗作为这场冤案的施害者之一,毕竟难以完全否定自身的作为,所以并未在第一时间赦免李恪的四个儿子。
直到684年(光宅元年),李荣获罪,而李恪四子此时得以赦免,这才让其长子李仁承袭父亲的爵位。
705年(神龙元年)二月,中宗复国号唐。
为了振兴李唐皇族,就在这一年,中宗大量封爵皇族,李恪长子李千里(李仁)被封为正一品的“成王”。
神龙初,在永徽四年与李恪同时获罪的荆王李元景被追复爵位与封地,次年,李恪之孙、李琨次子李祗被封为“嗣吴王”,可知,李恪被追赠司空、并重新以亲王礼改葬在705年(神龙元年)年末;而他的亲王爵位和封地被恢复应在705年(神龙二年)。
至此,李恪才被彻底的昭雪平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