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知道‘闺庭不理’和‘闺薄汗漫’这两个罪名是什么,我们先要理解这两个词的意思。
首先,闺庭:指家庭的意思,不理:不当一回事的意思,薄:感情不深的意思, 汗漫:漫无标准、不着边际。
和在一起理解就是不顾家,把家庭不当回事。
其实这两个罪名一样跟相当于现在的家庭纠纷。
陈叔达是陈宣帝第十七子。
史书没有记载他的生年,但根据其十六兄陈叔慎生于572年、二十六弟陈叔兴生于573年、二十一弟陈叔敖与陈叔兴同母,可见其生于572年。
陈叔达容止出众,颇有才学,十余岁时便能即兴赋诗,援笔立成。
太建十四年(582年),陈后主继位。
陈叔达被封为义阳王,后历任侍中、丹阳尹、都官尚书。
开皇九年(589年),隋军灭陈。
陈叔达随陈后主出降,被迁入长安,但却未得任用。
大业年间,陈叔达被拜为内史舍人,后外放绛郡通守。
义宁元年(617年),唐国公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并攻打绛郡,陈叔达献城投降。
李渊攻破长安后,拥立代王杨侑为帝,自任大丞相。
陈叔达被授为丞相府主簿,封汉东郡公,并与丞相府记室温大雅一同执掌机密,参与起草军书、赦令以及禅代文诰。
武德元年(618年)五月,杨侑禅位,李渊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六月,任命陈叔达为黄门侍郎,同月,判纳言。
武德二年(619年),兼纳言。
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拜陈叔达为侍中。
言语明畅而有条理,每次奏事,满朝官员为之瞩目。
对于游历长安的江南名士,多有推荐和提拔。
武德五年(622年),陈叔达进封江国公。
武德九年(626年),隐太子李建成、巢王李元吉与秦王李世民矛盾加剧,多次在唐高祖面前进谗,诬陷李世民。
唐高祖信以为真,欲惩治李世民。
陈叔达谏道:“秦王有大功于天下,不可废黜。
而且性格刚烈,若对他加以折辱贬斥,恐怕经受不住内心的忧伤与愤郁。
一旦让染上难以测知的疾病,陛下后悔都来不及。
”唐高祖遂作罢。
同年六月,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李建成、李元吉。
尉迟恭手执兵器,进入内宫,向唐高祖禀告:“太子、齐王作乱,已被秦王诛杀,我奉秦王之命前来护卫陛下。
”当时,陈叔达正在唐高祖身边,便进言道:“建成、元吉本未参与举义密谋,且无功于天下,又嫉妒秦王的功勋威望。
秦王功盖天下,四海归心。
陛下若立其为太子,托以国务,则国家幸甚。
”唐高祖同意,不久便立李世民为皇太子。
八月,李世民即位,是为唐太宗。
贞观元年(627年),陈叔达加授光禄大夫,后因与萧瑀在御前争吵,被罢免官职。
不久,陈叔达因母丧丁忧,并在丧满后被授为遂州都督,但因病未能赴任。
贞观六年(632年),唐太宗拜陈叔达为礼部尚书,并慰劳道:“武德年间你曾慷慨进言,为我解难。
我今以此报答。
”陈叔达则道:“我是为社稷着想,并不只是为了陛下。
”后来,陈叔达因家庭纠纷,遭到御史d劾。
唐太宗不想张扬他的过错,便让他回家休养,只保留闲散官职。
在《旧唐书•卷六十一•列传第十一》中,记载“后坐闺庭不理,为宪司所劾。
”闺庭不理,就是家庭纠纷。
可是为什么一场家庭纠纷就连累免官,是一场什么样的家庭纠纷呢?陈叔达是南朝陈宣帝的第十七子,封义阳王。
陈亡后降隋,后又投降李唐,拜丞相主簿,唐朝建立后,历任纳言、侍中、礼部尚书,封江国公。
贞观元年,和萧瑀御前争吵双双被免职,据此可以看出他和萧瑀都是比较轴的个性。
贞观六年,唐太宗想到陈叔达在自己玄武门之变前替自己说话,对其慰劳,没想到陈叔达却回答:我是为了社稷着想,并不是为了陛下。
而关于陈叔达因家庭纠纷而遭到d劾,或许也与他的性格有关,得罪同僚,家长里短多有龃龉。
也或许是唐太宗对陈叔达的性格很不喜欢,趁着d劾的机会,授予散职,保留了体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