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狐狸,谢邀答题大名鼎鼎的「花和尚」不贪女色,半僧半俗的「行者」不贪女色,潜心修佛的「闍黎」却贪图女色,淫乱佛堂,岂不怪哉?淫僧裴如海的荒唐求佛事「闍黎」其实是佛家的一种称呼,是佛家寺庙里的一种职事,简单理解就是和尚的一种说法。
海闍黎就是海和尚,就是裴如海。
水浒中的四大出轨事件,若论劲爆和狗血,非裴如海与潘巧云莫属。
西门庆和潘金莲必须靠边站。
故事发生在书中四十四,四十五,四十六三回。
潘巧云是梁山好汉病关索杨雄的老婆,其与报恩寺和尚裴如海勾搭成奸。
先在报恩寺里与裴如海行苟且之事,后又因为杨雄夜里长期不在家,故两人又在潘巧云家里夜夜求欢,忘乎所以。
奸情被杨雄的结义兄弟拼命三郎石秀发现,杀死裴如海,后又协助杨雄杀死潘巧云,剖腹挖心了双双上梁山。
裴如海与潘巧云风流快活,终究南柯一梦。
水浒中不止裴如海一个坏和尚第六回「九纹龙剪径赤松林,鲁智深火烧瓦罐寺」中,强人崔道成,绰号「生铁佛」,霸占瓦罐寺,赶跑寺中僧人,喝酒吃肉,与妇人寻欢作乐,被鲁智深杀死。
第三十一回「张都监血溅鸳鸯楼,武行者夜走蜈蚣岭」中,飞天蜈蚣王道人同样霸占良家女子寻欢作乐,喝酒吃肉,后被武松杀死。
五台山文殊院和东京大相国寺的众僧人,也很难说是正面形象,都是肉眼凡胎,凡夫俗子,智真长老除外。
施耐庵不待见和尚道士除了书中出家人形象大多负面外,施耐庵还有一些对出家人非常负面的评价和调侃,相当犀利。
在裴如海一节中,施耐庵解释为何出家人最爱贪恋女色。
大意是,一般小户人家天天劳作,为柴米油盐发愁,没有心思。
富贵人家天天盘算经营,劳心费神,没有精力在女色上面。
唯独和尚有吃有喝又无事做,有钱有时间有身体,不愁吃不愁穿,就剩下琢磨女色之事了。
仇视出家人,影射朱元璋?据说,元末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张士诚也是一支重要的武装力量,施耐庵曾在其下效劳。
结果大家都清楚,张士诚,陈友谅等先后被朱元璋所灭,施耐庵于是辞官回乡,著书立说。
朱元璋早年做过和尚,当皇帝后又不待见知识分子,经常在朝廷上打大臣的板子,又不尊孟子等等。
朱元璋一个和尚,砸了施耐庵的饭碗,灭了施耐庵的主公,又不尊重读书人,施耐庵老先生对和尚怕是真没有什么好印象吧。
平阳狐狸说水浒期待交流与关注
阇,是个多音字。
一个是念 du(督),是指城门上的台子。
另一个念she(蛇),是梵文译过来的音。
阇黎:一般是指僧人或高僧,说白了就是和尚的一种尊称。
《水浒传》第四十五回:杨雄醉骂潘巧云,石秀智杀裴如海。
里面有一个海阇黎,是指蓟州报恩寺里有个僧人叫裴如海,因为他名字里有个海字,外加他的法名叫海公,如同鲁达的法名叫鲁智深同样,所以称他为海阇黎。
也就是说,“阇黎”是和尚的别称,或者叫尊称。
海,是裴如海和他法名海公的简称,要说清楚海阇黎这个名称,就必须引出一段饶有趣味的故事。
海阇黎这个名称,是从杨雄的夫人潘巧云嘴里说出来的。
潘巧云的前夫王押司,死去两周年,请蓟州报国寺里的僧人来家里作道场,也就是祭奠的意思。
来的人里面,这个裴如海就在其中。
裴如海是蓟州城里绒线铺掌柜的儿子,后来到报恩寺出家作了和尚。
裴如海的师父拜潘巧云的父亲潘公作了干爹,于是裴如海便也称潘公为干爹,这样一来,裴如海和潘巧云就成了兄妹关系。
以前双方常有来往。
也就是说,潘巧云和裴如海既是原来的老街坊,也是老相认。
由于有了这层关系,这次裴如海来潘家作道场,随身还带了礼物:挂面和红枣。
裴如海比潘巧云大两岁,所以潘巧云管裴如海叫师兄。
这次老相识相见,俩人便有了眉来眼去。
潘巧云的丈夫杨雄在衙门里身兼两职:刽子手和节级,刽子手大家都知道,就是干斩杀死刑犯的那个活儿。
而节级就是管监狱里的一些杂事。
杨雄平时工作很忙,而且经常上夜班。
这次家里作道场,杨雄就嘱托在他家管理屠宰作坊的,也是他的拜把子兄弟石秀,来帮忙照管一下。
石秀对杨雄哥哥的嘱托自然要放在心上,里里外外的就帮忙招呼着。
这一招呼不要紧,就把潘巧云和裴如海眉来眼去的过程,看得清清楚楚。
至于后来,因为潘巧云和裴如海的奸情,弄出了人命官司。
这事因为不在本文的范围之内,也就不做展开详谈了。
不过,这个“海阇黎”的名称,就是从潘巧云这里来的,因为双方彼此关系密切,不宜直呼其名,所以就称呼“海阇黎“。
就是这么回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