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喜欢古体诗词曲赋,也喜欢近代的律体诗歌。
很推崇写实风格的体裁l。
问题:近体诗分为哪两种?如何赏析?前言一般人很少会问近体诗分哪两种?如果要分的话,近体诗主要有五言和七言两种。
大多数区分近体诗的方式,是按照篇幅来分的,例如四句是绝句,八句是五律和七律,八句以上是排律。
近体诗也有少量的六言诗,但是一般还是分为五言和七言两大类。
在南宋严羽的《沧浪诗话》中,还有一个区分,古律和今律。
下面先看看五言和七言的区别。
一、五言近体诗1、绝句五言近体诗中,四句的称为五言绝句,简称五绝。
不过五绝中,其实有很多古体诗,例如《静夜思》、《江雪》等等。
所以更准确一些,可以称为近体五绝或者五言律绝句。
我们耳熟能详的如王之涣《登鹳雀楼》,是四句对仗的近体五绝: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李白的《对雪献从兄虞城宰》,是后两句对仗的近体五绝:昨夜梁园里,弟寒兄不知。
庭前--看--玉树,肠断--忆--连枝。
李商隐的《巴江柳》,是完全不对仗的近体五绝:巴江可惜柳,柳色绿侵江。
好向金銮殿,移阴入绮窗。
2、五律五律的格律规则,差不多就是两个绝句的重复(首句押韵除外)。
李商隐的《寄罗劭兴》就是一首标准的五律:棠棣黄花发,忘忧碧叶齐。
人闲--微病酒,燕重--远兼泥。
混沌--何由凿,青冥--未有梯。
高阳旧徒侣,时复一相携。
可以看出,绝句和五律的区别有两个,一个是句数的多少,另一个就是五律中间四句必须对仗,绝句不要求必须对仗。
七律也是如此。
3、五言排律排律是五律的延伸,除了首尾二联以外,都需要对仗,例如钱起《省试湘灵鼓瑟》: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五言律诗在古诗词中,有个重要的作用,这种诗体是科举考试的必考科目。
在唐朝开始到清朝结束的科举制度中,在很长的时间内,要考诗赋,诗的创作以五言排律居多。
钱起的这首《省试湘灵鼓瑟》就是考试的真题。
二、七言近体诗1、七言绝句七言诗一直非主流,因此在七言诗开始兴起的时候,格律诗也渐渐成熟,因此七言绝句大部分是近体诗,我们熟悉的七绝几乎都是近体诗。
例如王昌龄的《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七绝也同样不要求必须对仗。
2、七律和五律一样,中间二联要对仗。
例如李商隐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3、七言排律七言排律的作品相对要少得多,因为科举补考七言排律,所以诗人们在这个诗体下的功夫不多。
而且完全标准的七排也同样比较少。
杜甫的《清明二首》之一: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
胡童结束还难有,楚女腰肢亦可怜。
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
虚沾焦举为寒食,实藉严君卖卜钱。
钟鼎山林各天性,浊醪粗饭任吾年。
三、 古律与今律还有一种二分法,是古律与今律。
南宋严羽在其《沧浪诗话》中,介绍了一些不太遵守格律的近体诗,称之为:古律。
有古律(陈子昂及盛唐诸公多此体),有今律,有颔联,有颈联,有发端,有落句(结句也)。
我们知道,近体诗有四项基本要素:平仄,对仗,黏连,一韵到底。
而崔颢的《黄鹤楼》是半首七律,上半首平仄不协,第二联也不对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的五律《夜泊牛渚感怀》,三项都没问题,但是通篇都不对仗: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又如李白七律《登金陵凤凰台》,也是三项没问题,但是失粘。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些有点瑕疵的律诗,在齐梁到初唐还是比较常见的。
这也是严羽称为古律的原因。
而严羽所说的的今律,应该就是上面介绍的严格遵守格律的近体诗。
结束语回到题主的问题,近体诗如果用简单的二分法来区分,有今律和古律,也可分为五言和七言。
另外,一般不认可仄韵的律诗,因此不能分为平韵律诗和仄韵律诗。
@老街味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