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鸟类

常见鸟类,第1张

常见鸟类 哪些鸟类很常见,但却是国家保护动物?

麻雀,山鸠,白头翁,鸽子,喜鹊,家燕,鹦鹉,首先说麻雀吧麻雀(拉丁学名:Passer montanus,英文俗名:Eurasian Tree Sparrow)是雀科雀属的鸟类,俗名霍雀、瓦雀、琉雀、家雀、老家贼、只只、嘉宾、照夜、麻谷、南麻雀、禾雀、宾雀,亦叫北国鸟(个别地方方言又称呼为:家雀、户巴拉)。

雌雄同色,显著特征为黑色喉部、白色脸颊上具黑斑、栗色头部。

喜群居,种群生命力极强。

是中国最常见、分布最广的鸟类,亚种分化极多,广布于中国全境,也广布于欧亚大陆。

麻雀是国家二类保护动物世界共27种,其中5种分布在中国境内。

其中树麻雀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麻雀,其他种类如山麻雀、家麻雀比树麻雀少见,生活环境也有所区别。

山鸠斑鸠属于鸟纲、鸽形目(Columbiformes)、鸠鸽科(Columbidae)、斑鸠属(Streptopelia)的欧洲和北非鸟类,英名:Turtle Dove。

学名Streptopelia turtur。

体长28公分(11寸)。

体淡红褐色,头蓝灰色,尾尖白色。

在地面觅食,吃大量小型种子和蚯蚓。

斑鸠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 由于城市的发展,现在城市内少有斑鸠的出现 多出现在低海拔的非城市地区。

斑鸠不属于国家保护动物行列我国常见的品种有:火斑鸠,珠颈斑鸠,山斑鸠,还有人工培育的白斑鸠。

白头翁白头鹎(学名:Pycnonotus sinensis,英名:Light-vented Bulbul 或 Chinese bulbul),又名白头翁 、白头壳仔(台语),是雀形目鹎科小型鸟类,为鸣禽,冬季北方鸟南迁为候鸟,台湾亚种于台湾为留鸟,平均寿命约10到15年。

白头翁常见于东亚,台湾宜兰平原,中国大陆则是在长江南部的大多地区,以及香港,琉球群岛(八重山群岛,冲绳等),性活泼,不甚畏人。

食昆虫,种子和水果,属杂食性,雄鸟胸部灰色较深,雌鸟浅淡,雄鸟枕部(后头部)白色极为清晰醒目。

白头鹎(音:bēi)(学名:Pycnonotus sinensis)是雀形目鹎科的小型鸟类,额至头顶黑色,两眼上方至后枕白色,形成一白色枕环,腹白色具黄绿色纵纹。

性活泼,结群于果树上活动。

有时从栖处飞行捕食。

白头鹎是长江以南广大地区中常见的一种鸟,多活动于丘陵或平原的树本灌丛中,也见于针叶林里。

性活泼、不甚畏人。

杂食性,既食动物性食物,也吃植物性食物。

白头翁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3]白头鹎吃大量的农林业害虫,是农林益鸟之一,值得保护。

鸽子一种常见的鸟。

世界各地广泛饲养,鸽是鸽形目鸠鸽科数百种鸟类的统称。

鸽属,学名Columba,是鸠鸽科的一属,俗称鸽子;包括各种小型中型和大型的鸽子,其中有我们今天常见的鸽子,即原鸽。

鸽子要看种类。

我们常说的野鸽、家鸽指岩鸽,它们不是保护动物。

斑尾林鸽等是。

(斑尾林鸽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喜鹊喜鹊(学名:Pica pica)是鸟纲鸦科的一种鸟类。

共有10个亚种。

体长40~50厘米,雌雄羽色相似,头、颈、背至尾均为黑色,并自前往后分别呈现紫色、绿蓝色、绿色等光泽,双翅黑色而在翼肩有一大形白斑,尾远较翅长,呈楔形,嘴、腿、脚纯黑色,腹面以胸为界,前黑后白。

留鸟。

栖息地多样,常出没于人类活动地区,喜欢将巢筑在民宅旁的大树上。

全年大多成对生活,杂食性,在旷野和田间觅食,繁殖期捕食昆虫、蛙类等小型动物,也盗食其他鸟类的卵和雏鸟,兼食瓜果、谷物、植物种子等。

每窝产卵5~8枚。

卵淡褐色,布褐色、灰褐色斑点。

雌鸟孵卵,孵化期18天左右,1个月左右离巢。

属国家3级保护动物。

食物以昆虫为主。

除南美洲、大洋洲于南极洲外,几乎遍布世界各大陆。

中国有4个亚种,见于除草原和荒漠地区外的全国各地。

喜鹊在中国是吉祥的象征,自古有画鹊兆喜的风俗。

家燕家燕(学名:Hirundo rustica):为燕科燕属的鸟类。

喙短而宽扁,基部宽大,呈倒三角形,上喙近先端有一缺刻;口裂极深,嘴须不发达。

翅狭长而尖,尾呈叉状,形成“燕尾”,脚短而细弱,趾三前一后。

主要特点是上体发蓝黑色,还闪着金属光泽,腹面白色。

体态轻捷伶俐,两翅狭长,飞行时好象镰刀,尾分叉象剪子。

飞行迅速如箭,忽上忽下,时东时西,能够急速变换方向。

目前来说家燕不算是国家保护动物,不过大家还是别伤害燕子,燕子是益虫常可见到它们成对地停落在村落附近的田野和河岸的树枝上,在电杆和电线上,也常结队在田野、河滩飞行掠过。

飞行时张着嘴捕食蝇、蚊等各种昆虫。

鸣声尖锐而短促。

世界性分布,是爱沙尼亚和奥地利的国鸟鹦鹉鹦形目(Psittaciformes)有鹦鹉科 (Psittacidae)与凤头鹦鹉科 (Cacatuidae)两科,种类非常繁多,有82属358种,是鸟类最大的科之一。

国内规模鹦鹉养殖主要是山东夏津南城鹦鹉养殖场。

中国原产鹦鹉就几种,我国原产的都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其他外来的鹦鹉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里受到保护,也就是全球性的保护鹦鹉,尽管这种鹦鹉可能不在这个国家的保护法范围内。

比如说,金刚鹦鹉在我国不是保护动物,但是它受到国际保护,我国是这个协议的加盟国,所以金刚鹦鹉就成了在我国受到保护的野生动物,禁止走私和非法贩卖、饲养。

(会有走私利益的鹦鹉都在这范围里,多的到处都是的也没人去走私)

国家保护动物也分级别。

中国的国家级别的保护动物,有一级保护动物和二级保护动物区分,并没有三级保护动物一说。

抛开种群数量等来说,一级保护动物和二级在管理上相比有一些区别,比如要想捕猎或者饲养一级保护动物,需要国家林业部门审批,二级的需要省级林业部门审批,如果盗猎或者违法贩卖,起刑点,量刑也会有区别。

除了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之外,还有一个“三有名录”,全称是“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这个名录是于2000年8月1日以国家林业局令第7号发布实施的,共包含1951个物种,其中鸟类707种。

在这个名录里的物种,也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只是起刑点比较高,一般是20只起承担刑事责任(违法捕猎不足20只不代表不违法,只是不刑拘,罚款、没收或者行政拘留还是会有的)。

此外,各个省市也还会有自己的保护名录,因为不算国家级别的,就不具体说了。

最为常见的国家级保护动物,应该是几种常见猛禽,它们大部分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红隼:最为常见的隼,体型不大,高度适应人类的城市,在很多大城市的高层建筑上都有繁殖,甚至有的胆子大的还会到一些住家的阳台上繁殖。

就算在北京二环之内的繁华地带也常常可以看到。

它们会捕猎老鼠,蜥蜴和小鸟,还有一手悬停的绝技。

图片来源:http://cdn1.arkive.org/media/22/22B8F210-D50B-4995-8D87-509E4997B92E/Presentation.Large/Kestrel-in-flight.jpg雀鹰:北方冬季的公园或绿地中常见,喜欢捕猎小鸟。

图片来源:http://cdn1.arkive.org/media/1F/1FD59775-D2ED-4C36-ADBC-AC4CFF6EB7D3/Presentation.Large/Female-Eurasian-sparrowhawk-perched-on-rock.jpg普通鵟:全国大部分地区都能见到,不过北方比较常见,主要吃老鼠,也会吃小鸟,蝙蝠,青蛙甚至垃圾,经常会有普通鵟因为吃了有毒的垃圾被救助或者死亡的。

图片来源:http://cdn2.arkive.org/media/D4/D4ED2DCD-D65C-48A6-B8F9-7E3B90FD2AEF/Presentation.Large/Common-buzzard-portrait.jpg纵纹腹小鸮:这个属于鸮形目,就是一种小猫头鹰,在北方城市中也能见到,喜欢住在洞里,有时候水塔或者高大建筑物的通风口里也会有它们的踪迹。

图片来源:http://cdn1.arkive.org/media/61/616F1379-86A3-45AE-A25D-9DDCAC395422/Presentation.Large/Little-owl-perched-on-power-cables.jpg所有的猛禽,包括鹰形目和隼形目、鸮形目物种都是保护动物,因为它们处于食物链顶端,整体数量少(就算常见的物种,和别的比起来也还是比较少的),一旦种群数量下降,恢复起来缓慢,因此需要格外保护。

鸳鸯:北京很常见,就算在冬天也不例外。

这种色彩鲜艳,在传统文化中又有特别意义的鸟往往会受到人们的偏爱,北京越冬的鸳鸯经常会有人喂食,一个个吃的都圆滚滚的。

现在这个时间,鸳鸯都换上了繁殖羽,看上去特别漂亮,是去看鸳鸯拍鸳鸯的好时候,到了六七月繁殖后期,繁殖羽褪去,鸳鸯就和秃毛鸭子似的,灰溜溜了。

图片来源:http://orientalbirdimages.org/images/data/mandarin_duck_0726_db.jpg小鸦鹃和褐翅鸦鹃:这两种鸟在南方很常见,也是适应性很强,几乎什么都吃。

但是有些地方有用鸦鹃泡酒的陋习,对它们的生存带来不小威胁。

图是小鸦鹃,来源:http://orientalbirdimages.org/images/data/5133.jpg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2832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8
下一篇 2022-10-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