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辕犁读音:qu yuan li 。
曲辕犁,一种轻便的短曲辕犁,又称江东犁。
它最早出现于唐代后期的江东地区,它的出现是古代中国耕作农具成熟的标志。
犁普遍使用前,耒耜是主要耕作工具。
使用畜力牵引的耕犁从春秋战国才开始逐渐在一些地方普及使用。
在唐代曲辕犁造型中,以策额为中线,左右两边保持等量不等形的均衡;从色彩上来看,木材的颜色是冷色,而铁也是冷色,可以达到视觉上的均衡;犁铧为V形,是一种对称,可以给人以舒适、庄重、严肃的感觉,对称本身亦是一种很好的均衡。
在唐代曲辕犁造型中,虽有直线的犁底、压镵、策额、犁箭和曲线的犁辕、犁梢,但它们的连接方式是相同的,大多用楗、梢、榫来连接固定,且主体以直线为主。
这就是在变化中求统一。
扩展资料汉代耕犁已基本定形,但汉代的犁是长直辕犁,耕地时回头转弯不够灵活,起土费力,效率不很高;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提到长曲辕犁和“蔚犁”,但因记载不详,只能推测为短辕犁。
唐代初期进一步出现了长曲辕犁。
转动灵活的“蔚犁”的问世和长曲辕犁的出现为江东犁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
其优点是 *** 作时犁身可以摆动,富有机动性,便于深耕,且轻巧柔便,利于回旋,适宜了江南地区水田面积小的特点,因此短曲辕犁最早出现于江东地区。
其次是增加了犁评和犁建,如推进犁评,可使犁箭向下,犁铧入土则深。
若提起犁评,使犁箭向上,犁铧入土则浅。
将曲辕犁的犁评、犁箭和犁建三者有机地结合使用,便可适应深耕或浅耕的不同要求,并能使调节耕地深浅规范化,便于精耕细作。
犁壁不仅能碎土,而且可将翻耕的土推到一侧,减少耕犁前进的阻力。
曲辕犁结构完备,轻便省力,是当时先进的耕犁。
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耕犁的结构没有明显的变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曲辕犁
曲辕犁怎么读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