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小故事

春联小故事,第1张

春联小故事 关于春联的小故事春联的小故事?

“ 春联”一词的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

说是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喜欢排场热闹,也喜欢大户人家每年除夕贴桃符,于是就想推广一下。

有一年,在除夕之前颁布了一道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春联,贴在门框上,以迎接新春。

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视,挨家挨户察看春联,每当见到写得好的春联,他就非常高兴,大家赞赏。

其间还有一则有趣的故事。

朱元璋在巡视时,为一家从事杀猪和劁猪营生的师傅书写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

”由于这副春联是皇上亲笔书写,因此高悬在中堂,每天焚香供奉,喜得朱元璋又给了三十两银子。

由此可见,“春联”的得名和推广,是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的办法,颁布御旨才得以在家家户户推广开来的。

清朝入关后,有许多满族民间风俗逐渐带到宫廷里来。

民间过大年要贴门神,贴春联,清代宫廷也不例外。

不同的是,皇家的门神和对联是挂,而不是贴。

而且满族人在早期的时候是贱红尚白,春联不是用红纸,而是用白纸或白绢书写。

目前在沈阳故宫里还保存着多幅清代的门神和春联,每年春节期间依然悬挂,挂的时间是从腊月二十三到过完年的正月十六。

直到乾隆年间,受汉族影响,满族平民的春联才渐渐改成红色。

关于春联的小故事?对联故事都有哪些?

我知道这样一个故事,是关于张之洞做对联的事情,记得很深刻。

张之洞是晚清重臣,河北南皮人,个子矮胡子长,27岁时中了进士第三名探花,做过两广总督,湖广总督,军机大臣。

他的《劝学篇》很有名,其中“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广为流传。

张之洞在任两江总督的时候,很喜欢微服私访,探查民情。

有一次,张之洞来到了松江府(上海苏州河以南地区),恰巧碰到一个老同学,两人相见,格外亲热。

这个老同学在松江府某个绅士家当私塾先生。

邀请张之洞去住几天,张之洞欣然应允。

过了一天,松江知府大寿,老同学和绅士以及张之洞同去参加寿宴,张之洞一身便衣,大啦啦坐在首席,悠然自得。

松江知府火冒三丈,首席的位子也能乱坐。

于是强压怒火,坐在席上,指着一道鲈鱼菜肴说到:“鲈鱼四腮,独占松江一府”。

意思自己一家独大,不是好惹的。

张之洞不慌不忙,微微一笑,用手指了指螃蟹菜肴,朗声应答:“螃蟹八足,横行天下九州。

座人无不吃惊,松江知府一打听,原来老头是总督张之洞,,急忙离席跪倒请罪。

历史上对联故事三则一、清朝初期,某县的县令是个清官,奉公守法,爱抨击时弊,批评上司的贪赃枉法行为。

有一天,朝庭御史视察到该县衙,有一个无耻的小人向御史打了小报告,御史便将县令叫来痛斥一顿,并气愤地道一上联:说人之人被说人之人说,人人被说,不如不说。

县令听了,心里不服气,针锋相对答一下联:管官之官受管官之官管,官官受管,不如不管。

御史听后,面色铁青,差点气昏过去。

刚正不阿的县令二、封建社会中,朝廷等级森严,上尊下卑,上司官气十足,下级卑躬屈膝,有人戏一对联:上司开口才半句,早已是是是,对对对。

下级陈词达千言,始终嗯嗯嗯,噢噢噢。

拍马屁的官僚三、清朝“扬州八怪”郑板桥曾经当过官,而且是个清官,他当县令时微服私访,见一户人家的破旧大门上贴了一幅对联是: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横批:又是一年郑板桥见联,无一(衣)无十(食),顿时明白对联其意,即刻令随从回衙门取米面、衣服等救济户主,户主含泪感谢。

郑板桥 图片来自网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2909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8
下一篇 2022-10-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