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黯,为董仲舒之后,是东汉时期有名的孝子,同时慈溪的由来还是和董黯“母慈子孝”有关的。
董黯因幼年丧父,故而是他的母亲含辛茹苦把她养大,他深知其母的艰辛,所以董黯对他的母亲非常孝顺。
但是后来有人辱骂和殴打他的母亲,于是后来董黯就杀那个人。
但是当时的汉和帝却赦免了他的杀人之罪,所谓杀人偿命,汉和帝为什么赦免董黯的杀人之罪呢?董黯对他母亲很孝顺,但他家里颇为贫困,所以董黯就以打柴为生,以柴来换些钱买生活之物孝敬他的母亲。
董黯家有一个邻居叫王寄,两家家境相比的话,王寄家是颇为富有,但是他们为人却不同,董黯事母至孝,而王寄却生性顽劣。
因为他们两家是邻居,所以他们两家也颇为熟悉,如此他们之间还是有接触的。
董黯的母亲和王寄的母亲有一天在聊天的时候,就聊到了孝顺。
她们各自聊到自己儿子的孝不孝顺,当然董黯的母亲说的是董黯孝顺,而王寄的母亲则不同。
而刚巧的是她们两位的聊天被王寄听到,王寄因此对董黯的母亲心生怨恨。
所以有一天当董黯出门的时候,王寄就跑到董家不仅辱骂董黯之母,而且还打了她。
董黯之母受到这种屈辱心中非常难受,因此也就得了重病,没多久就离开了人世。
董黯对于他母亲的去事非常难过,同时对王寄也非常痛恨,他本想当时就找王寄报仇,但董黯知道天下为母者的不易,当时王寄的母亲还在,同时年龄也大了,若当时就找王寄报仇,那王寄的母亲以后还怎么生活,这让他心中不忍。
于是他就暂时忍了下来。
数年后,王寄的母亲因病去世了,等王寄给他的母亲办完丧事后,这时也就是董黯为其母报仇的时候了。
于是他就杀了王寄报了母仇。
当然所谓杀人偿命,董黯是深知其理,他也没有畏罪潜逃,而且向官府自首了。
不过因为董黯事母至孝,颇有孝名。
他因其母被人殴打辱母而死,又是等到那人母亲去世后才那人以报母仇,再则他又是自首。
而主要的是当时是君权的社会,作为皇帝的汉和帝闻知董黯的孝心,所以就赦免了董黯的杀人之罪。
而当时汉和帝不仅赦免了董黯的杀人之罪,而且还让他做郎中,但是董黯却不愿意做官。
后来他就在大隐居住了。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董黯和他母亲的故事很快传遍四方,慈母孝子之名得以宣扬,所以后人董黯居住的地方大隐就改叫慈溪了。
2017年山东省聊城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了一个故意杀人案,我想现在很多人还都有印象,就是对一桩辱母案的判决。
事情的经过就是,在2016年4月,女企业家苏银霞被11名催债人当着儿子于欢的面凌辱了长达一个多小时,于欢忍无可忍抽出一把水果刀砍伤了四人,其中一人因为流血过多而死亡。
当时聊城中级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是,于欢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无期徒刑。
对于一审判决,无论是原告,还是被告都不服一审判决,这件事也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我们应该对这件事愤怒,因为它已经触发我们的道德底线。
我想任何一个有血型的男儿都不会看着自己的母亲被凌辱,而更让人愤怒的是一审判决居然是故意杀人。
要知道当时他们在施暴,对一个孩子的母亲施暴,这还叫故意杀人?那还有不是故意的吗?我们看同样是辱母案,汉朝是怎么处理的。
汉和帝时期,有一个叫董黯的人,打柴为生,自幼丧父。
家里非常贫困,母亲独自抚养他长大,他也时母极孝。
一次母亲生病了,想喝故里水,于是他就来回二十多里,从大隐溪上游取水给母亲河,在他的悉心照料之下母亲的病终于好转。
有一次他的母亲和邻居王家的母亲聊天,他们讨论各自的儿子。
王氏的儿子不孝,董黯的母亲说自己的儿子纯孝,又说了一些批评王氏儿子的话。
被王氏的儿子听到了,王氏的儿子趁董黯不在家的时候,就对董黯的母亲进行殴打,辱骂。
董黯的母亲因此患了重病,不久之后就过世了。
但是董黯并没有说什么,只是安静的收殓了母亲的尸骨,安葬了母亲之后也很平静。
直到几年之后,王氏也因病去世了。
董黯就就动手杀了王氏的儿子,并用他的头颅祭奠母亲的陵墓。
然后他又自縛向官府投案自首,汉和帝听说了以后,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就赦免了董黯。
汉和帝认为董黯不但纯孝而且深明大义,就像征辟他为郎中,但是被董黯拒绝了。
后来董黯就隐居在山林,他的名声也传遍了全国。
而那个被他取水的大隐溪,后来也该名为慈溪,用来纪念这对母慈子孝的母子。
后来慈溪县也是由此而来。
古人认为,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这句话其实出自孔子,在《礼记》中记载子夏问孔子: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子曰:寝苫枕干,不仕,弗与共天下也!遇诸市朝,不反兵而斗!孔子的意思就是说,整天什么也不要干,卧薪尝胆,枕戈待旦,拿出武器就和他决斗。
当然了,这事也不是绝对的事情,这也不是我们随意杀人的借口,首先要判断是谁有错在先,首先要明理。
我觉得也许古代这个案例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法律不是用来抑制罪恶的,如果不能抑制罪恶,那说明它就出现了问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