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认为辛弃疾这首词描写的是儿女私情,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
鉴赏一首诗词,不应该只是寻章摘句,更要重视创作背景,往往能发现更深层次的境味。
《青玉案·元夕》这首词,正好写于辛弃疾刚从北方投奔南宋。
时逢金兵驱境,南宋王朝却不思收复失地,反而偏安一隅,终日纵歌舞以享乐。
时人有诗云: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稼轩胸怀壮志,空有一腔热血却无用武之地,这与当时所处的环境是极其矛盾的。
如若将此词解释成儿女情长,或许可以,但此时词人与南宋贪图享乐之人有何区别?众里寻他千百度大凡寓情于景的诗词都有言外之意,这首词也不例外。
这首词的上阕描写的是当时掩饰的太平之象,而下阕则写的是自己无心赏景,而是为了寻找一个身影。
如果把这首诗上升到政治层面,似乎许多矛盾之点就可以解释地通了。
有人说“众里寻他千百度”,这里的“他”是指韩世忠或岳飞,亦或者是自己,这点只能猜测而不可详知了。
在没有作序的情况下,我们能推敲出一首诗词的言外之意,最多只有十之八九,剩下一二除了作者谁都无法下定论。
这也是争议的来源之一,俗话说各花看各眼。
除却背景不谈,今人把这首诗作为情诗看待,也是可以理解的。
毕竟引用名句,还想表达的是自己的心声。
这句出自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原文是: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一、用对比和反衬的描写手法,突出人物性格。
该词用三分之二的篇幅描写元宵节观灯的热闹景象,烟花四射、灯火辉煌、凤箫悠扬、皓月当空、鱼龙灯舞奇丽壮观。
男骑高头大马、女乘雕花豪车、穿着被熏香的衣服,姑娘们的饰品在灯光下熠熠生辉,她们成群结队、笑语盈盈的走过。
但就在这“众里”,却没有作者要找的“他”,“千百度”的寻找后竟在“灯火阑珊处”独立。
突出了“那人”孤高幽独、淡泊自恃、不同流俗的性格。
二、先抑后扬,语言凝练。
一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蕴涵了太多太多的情感。
茫茫人海千百遍的寻找,千百次的失望。
而就在“蓦然回首”间的“灯火阑珊处”却意外的看见了他,怎不令人喜极而泣,泪落涔涔。
这首词写于作者在江西上饶被迫辞职之时,词中所说的鱼龙舞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因仕途之故,所以词中“灯火阑珊处”的他也许就是作者自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