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是一个浪漫词人,一个江湖词人,也是一个与词共着生命的专业词人。
他一生混迹于乐工歌妓间,这些人都跟当时主要供歌唱的词有着血缘关系,这种生活决定了他以毕生精力来写词。
以下是《雨霖铃》柳永赏析,欢迎阅读。
大凡词都不出情景两字。
善于写景的词人往往能借景以言情。
然而,要把一种抽象而不可捉摸的思绪变成具体可感的东西,即以有形的文字来描绘无形的情愫,使之情景交融,给人以强烈的感染,非高手实难达到。
北宋词人柳永的代表《雨霖铃》,正是这样的佳篇。
其中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意境,就进入了此种艺术境界。
它是作者在强烈的离情别意的驱使下,设想出来的一副冷落凄清的景象,着意渲染的一种无限怀人的气氛。
读之令人神观飞越。
文章无警策则不足以传世,《雨霖铃》一词也因这两名而传诵千古。
凡警策之句就其一句来看果然极妙,如放到整篇中去却更能显示它的神韵和魅力。
试读全词以深味之。
这首词是一首抒写别情的词。
词的内容以冷落的秋景作为衬托来抒发一对离人的依依惜别的伤感。
它是作者晚年赴屯田员外郎任所作的。
词人柳永屡试不第,一生落魄,只有到晚年宋仁宗景祐元年(公元一○三四的)才考上进士,那时年已近半百了。
可是仁途坎坷,并没得到重用。
黄昇《花庵词选》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宋仕宗颇好词,近臣有意拔擢柳永。
在一次宫廷宴会上叫柳永按仁宗的旨意填词。
柳作了一首《醉蓬莱》,其中宸游凤辇何处一句正与御制的真宗挽词暗合,仁宗感到不快,以此对他冷淡。
所以柳永只做了一个小小的屯田员外郎,为此词人在赴任时的那种羁旅行役之情,沧落飘泊之感是可以想见的,何况又要与自己心爱的人相别。
宦途失意的压抑,与恋人别离的痛苦交织在一起,内心充满哀怨,于是作此《雨霖铃》以寄别恨。
全词以别为中心层层敷陈。
上片写别离时的情景,下片设想别离后的凄清。
词中统共只出现了一个别字,但通篇一笔到底,无一处离开别意。
怎样欣赏柳永的经典名篇《雨霖铃》?怎样欣赏柳永的经典名篇《雨霖玲》?柳永是北宋词人,《雨霖玲》是其经典名词。
全词如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此词通篇写离人之凄楚之情。
上阙重点写离别时的凄楚情绪,下阙重点写离别后的凄楚情绪。
我们细致了解一下:上阙开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在即将分别之时,秋天的蝉儿凄切地鸣叫着,偏偏此时又处在黄昏之时的长亭之内,急骤的秋雨停了下来。
寒蝉、秋雨、晚亭,样样都是凄怆的代表物。
这是用环境描写以衬托离别之苦。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情人在都门之外的长亭中,为作者设酒践行,但是,作者因为离别之苦根本没有饮酒的情绪。
正在这依依不舍之际,不懂事的船家却催促着叫赶快上船。
或者说,船家也是无奈,因为此时正是黄昏,如不快走,江上晚间好不甚安全。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情人离别,定有千言万语。
但此时却一句话也说不出口,只剩下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甚至于咽喉也被凝固住了。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一去,烟波千里、暮霭沉沉,不仅是楚天遥远,更为严重的是,不知道要多少年才能相见。
上阙的一番描写和抒情语,已经把离别时的凄凉情绪写得唯妙唯肖。
那么,我们再看看作者怎样来写离别之后的情景。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多情自古伤离别,”这是一般的普通性的情况,没有特殊性。
而今日之离别则比较特殊:一是清秋冷落,二是傍晚萧疏。
这样的话,自然的情景为人心的情绪加强了程度,离别之伤痛更为深挚。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不管怎样的不忍分离,但人生就是如此,不得不分。
这时居然想到:等到今天晚上酒醒之后,情人已经不在身边,只能一个人孤孤单单地在杨柳岸边,听那早晨寒冷的风,看那早上残留的月亮了。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作者这一去,最少也得要一年。
离开了情人,再有什么良辰好景,也是多余的。
情人不在,谁还有心思去欣赏它呢?良辰美景,不过虚设而已,对于作者来说,他认为没有什么意义了。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赏景是一回事,吟诗作画,对韵行文,抒发情感。
有再多的想法,想说岀来,但有谁来聆听呢?综上所述,《雨霖玲》词全词就是一个基调:孤独凄楚而已!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要理解柳永的词,必须先了解他的人,甚至是深入到他的灵魂深处,去看他的每一段情感,每一段悲伤。
柳永为什么会写出那么多感人肺腑的婉约词,写出那么多与歌女们的红粉故事?其实,柳永本不是浪子,本不是驰骋于红粉世界的人,他有非常正统的思想,他一家子都是进士,就是他一直没有考取,这给他巨大的打击。
命运对柳永开的一个玩笑,影响了他的一生,甚至可以说是影响了宋词发展的历史。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科考失败,柳永竟然公开和体制决裂,“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所谓仕途一切都是浮云,我不干了,干脆青春作伴,游戏红尘好了。
当柳永再次参加科考并进入面试程序的时候,发牢骚的报复来了。
柳永这种蔑视体制的行为,惹恼了宋仁宗,他还记得柳三变的“暂遗贤”呢,于是御笔一挥,“此人花前月下,好去浅斟低酌,何要浮名,且填词去”。
皇帝金口玉言,于是柳永的仕途就此戛然而止。
反正只要仁宗还活着,柳三变不改名想考上基本上是不可能了。
自此,柳永的人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柳永再次落榜的故事告诉我们,在挫折面前,你不可以牢骚满肠,因为“牢骚太盛防肠断”。
最终,柳永靠着自己不懈的努力,创造了别样的人生。
他开拓了宋词的慢词形式,把宋词从原来只适合文人表情达意的工具,改造成普罗大众喜欢接受的形式,成为宋代婉约派的一代词宗。
他的努力告诉我们,失败并不可怕,须知“条条道路通罗马”,“风物长宜放眼量”的道理。
柳永一生流离辗转,每见官场之黑暗,便牵起自己的一腔悲凉,每见歌女之可爱,就会多几个红颜知己。
他一直在离别,离别总是伤感的,他一直在彷徨,内心总有很多悲慨。
因此,不管是他的离别还是羁旅行役之词,都能击中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
如《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仕女伤春,壮士悲秋”,秋天总会给人以莫名的惆怅之感。
在离别之时,一场大雨不期而至。
风住雨停之时,就是我们的离别之期。
现代诗人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深情地写道,“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同样是离别,徐志摩是洒脱的,但柳永是伤感的。
都门寒帐之外,美女为柳永送行。
二人执手相望,泪水横颐,这是一个风情万种的时刻。
那船老大却不解风情,大声催着上船。
这场景,像极了现代电影中恋人在火车站话别的桥段。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在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问世间情为何物”?我柳永一腔苦楚向谁诉? 柳永的生活虽然不堪,时人对他的评价也不高,但他对宋词的贡献是谁也不能抹杀的。
尽管他一生不合于流, *** 行为正统士大夫所不齿,但毕竟词论家们不能睁眼说瞎话。
李清照说柳词,虽“词语尘下”,但“协音律”,苏东坡虽然看不起柳永,但读到《八声甘州》中“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时,也由衷地赞叹“不减唐人高处”。
柳永的一生极其坎坷。
“三十功名尘与土”,仕途潦倒;“八千里路云和月”,四海漂泊。
以至于最后葬在哪里,我们都不清楚。
有人说是在湖北襄阳,也有人说是江苏镇江,反正他不管葬在哪里,却实实在在葬在了历史深处、宋词的高处。
今人杨坤唱得好,“错与对,再不说得那么绝对,是与非,再不说我不后悔,破碎就破碎,要什么完美,放过了自己,我才能高飞,无所谓”,柳永用这种无所谓的态度,让他丢掉了仕途,却赢得了宋词的历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