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所说的三军是指骑马打仗的前、中、后三军。
前军一般是先锋营负责开路(架桥、修路)、侦察、应付小规模的战斗,带部分军需物资。
中军就是统帅所处的大军有当时作战的大部分作战兵种(骑兵、步兵)。
2、后军主要就是全军的主要军用物资、工匠、以及大量的民工等。
古代常说的“三军”是指哪三军?古代行军时,三军是指哪三军?在历史题材中,打完仗就“犒赏三军”来鼓励。
古代三军是指骑马打仗前军(主要负责开路、架桥)等;中军(为作战部队和指挥系统);后军(主要负责军用物资以及随军家属)三军。
根据《周礼·夏官·序官》记载: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
晋国本是一个大诸侯国,理论上晋国只能有三军,但是晋文公作三军设六卿,事实上拥有六军。
六军分别是中军两支、上军两支、下军两支,上军又称左军,下军又称右军。
故三军在古代是指中、左、右三路大军。
周朝时,一军有12500人,天子六军则有75000人,战国以前平民不能参军,士兵将领皆贵族出身,因此军队数量有限。
战国时代,各国允许平民参军,奴隶也可以参军,因此军队数量规模大量提升,秦国顶峰时期有大军一百万,按周制来讲就有13军了。
秦国军队五人为一伍,十人为一伙,五十人为一屯,一百人设百夫长一名,五百人设五百长一人,一千人设千夫长一名。
千夫长通常为低级将领,可以设将旗一杆。
晋朝时领军、护军、左右二卫、骁骑军、游击军为天子六军,称为禁卫部队。
唐朝时左右龙武军、左右神武军、左右神策军为天子六军,是唐朝的中央禁军。
冷兵器时代,不管军队编制如何,一军多少组成单位,大军出征通常会分成中、左、右三部分,或者前、中、后三部分,故三军代表了全军。
近代军队根据军种不同,分为陆军、海军、空军三种,当然在三种主流兵种外,还有其它兵种,但是依然统称全军为三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