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两句话出自《易经》乾坤两卦,《易经》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最为灿烂辉煌的明珠。
讲到《易经》我们就会联想到八卦,想到八卦,就会联想到上通天文,下达地理的全能大师。
其实《易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包含着朴素的自然法则和深刻和谐的辩证统一思想,被称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
在《易经》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孔子对其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史记·孔子世家》里说:“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
”奠定了《易经》作为儒家经典之一的重要地位。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翻译过来,天的运行刚健不息,君子从中得到启示要自强不息。
地的形势就是坤卦,君子效法大地的品德,以深厚的道德负载万物。
这两句话说出一个伟大的人文思想,“天行健”天体在不断地、永无止息地运动,日出月落,冬去春来,天的法则,只有付出,不要回报,像太阳只放射光芒并没有从地上吸收什么。
“君子以自强不息”做人要效法宇宙的精神,一切要靠自己的努力,要自强“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不求进步,就是落后。
“地势坤”大地像坤卦一样随顺,人类离开了大地就没有了生的可能,大地给我们提供衣食住行,但是我们给大地带去的是破坏和垃圾,然而大地并不计较。
“君子以厚德载物”人的修养要效法大地,要有大地一样的胸襟,品德要圆融广大,把做人处世的修养要养的深厚,进德修业,永不停止。
这两句话如同一场随风潜入夜的春雨,灌溉着中华人文及自然科学的发展。
2014年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时说:“中国是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的国家,我们的先人早就提出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的思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1914年梁启超到清华大学演讲,引用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来激励清华学子。
清华人便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了清华的校训。
《易经》像一座丰富的宝藏,我们只要能摄取丁点知识,就足以成就伟大的成绩。
德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茨,受到《易经》的点拨,产生了二进位制的最早灵感,为电脑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世界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也曾坦言说,他的成绩的取得也是受到了《易经》的启示。
《易经》对人类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以它包罗万象的知识,涵盖宇宙的胸怀,指导着千年的沧桑巨变,也正以蓬勃不朽的力量,为当代世界的发展进步贡献着巨大的能量,它是我们中华民族万千年劳动人民智慧的伟大结晶。
作者:五猫END.我是博书君,更多精彩内容,关注我的头条号:博书。
看完文章,记得点赞~
首先要搞清楚这句话里每个字,每个词所代表的内涵。
同时,尽可能站在当时人的角度去理解。
当然我的理解也不一定是当时作者所表达的内涵,不过在此说出我的理解,抛砖引玉。
天,指的是每个人所具备的,不生不灭的真我。
同时,也代表着宇宙运行的自然规律,道。
地,对人来说,就是生命,躯体。
对宇宙来说,就是有相的所有东西,包括地球。
我觉得古人写再多的文字,都是为人如何生存服务,然后再把宇宙,大自然拿来对比,让人学会如何生存。
行,就是运行。
势,是运行前的状态,决定运行的力度。
健,是运行时的那种从容不迫,势不可挡,量变到质变的关键点所显示的状态。
坤,是指静态的含藏,生机勃勃之前的那种状态,就像肥沃的土地,一旦春风吹过,生机盎然一片。
君子,是能觉悟整个过程的人,是圣人。
普通的人看不到量变,看不到内部的肥沃。
君子能看到,而且知道怎么样才能量变,怎么样才能肥沃。
当我们知道了上面这些字的内涵,那么,君子怎么做呢?那就是自强不息,只有自己逐步累积量变,才能达到质变,只有质变才能彻底改变自己的生命,躯体存在的形式。
而这种量变的过程,是符合正理,正道的,是一个一个的至善,至善就是结果是更好的善,有别于漏善,所谓漏善是指开始以为是善,但是发展下去,却不是善,甚至是恶。
至善的积累就是量变,就是德,所以,君子不停息地积累,自强不息。
当至善积累多了,德也就厚了。
厚德载物,物是什么?物是至善的对象,造福于这些对象。
同时,物也指看不见摸不着的天,只有君子才能觉悟到天的存在,只有厚德才能觉悟到天,从无相变成了有相。
无中生有,有中出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循环上升,几近道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