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论语·述而》中的一章。
7.23.[原文]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①其如予何②!” [原文通释] 孔子说:“上天给了我·品德,桓魋他能把我怎么样!”[注释]①桓魋:当时宋国的司马,主管军事,是宋桓公的后代。
公元前492年,孔子周游列国。
按《史记·孔子世家》所说,孔子从卫国去陈国时,桓魋听到消息率兵来阻拦。
当时孔子正与弟子们在大树下演习周礼的仪式,桓魋拔掉大树,而且要杀孔子。
在弟子保护下,孔子离开了宋国,在途中,孔子说了这番话。
魋,音Tuí。
②其如予何:他能把我怎么样。
其,代词,复指桓魋。
如……何,把……怎么样。
[解读与点评] 《史记》是这样记录的: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
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
孔子去。
弟子曰:“可以速矣。
”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由于《史记》记录先秦史的水分很大,“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这个情节也可能不存在,但《孟子》中记录了孔子“微服”而过宋的事,无论如何,孔子过宋后这段话都是存在的。
孔子周游列国时受到反对者的重重阻挠,吃了不少苦,这一次过宋还有性命之忧,好在桓魋还有些顾虑,没有杀他。
桓魋为什么有顾虑,这也就是孔子所说的:自己是有仁德的人,“天生德于予”。
当时有人信服孔子,孔子受到许多国君的礼遇,宋国是个比鲁国还小的诸侯国,所以桓魋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wéi)轻易杀他,无可奈何之下,吓唬吓唬孔子。
假设孔子“微服”过宋时躲过了桓魋,说这番话也一样很自信。
“微服”的目的是低调行事,避免麻烦。
说明孔子是个很坦荡的人,敬天畏命,正而不邪。
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到了宋国。
宋国是子姓国,殷商后裔。
这时宋国的执政者是司马桓魁。
桓魁非常担心如果孔子的思想被国君接受而重用孔子及其门徒,这样桓魁自己就不能把持宋国了。
于是桓魁就不让孔子及其弟子进入宋国国都。
孔子只能和弟子们在城外栖身,讲学演礼。
司马桓魁看孔子并没有离开宋国,而且越来越多的宋国人来看孔子讲学演礼,桓魁担心这样下去消息被国君知道,于是就在某天孔子正在一棵大树下和弟子演习礼仪的时候派人去把那棵大树给砍了。
桓魁这样做是警告孔子,也透露了他的杀心。
桓魁的弟弟司马牛来劝孔子快快离开,桓魁的军队已经快要到了。
弟子们也劝孔子快走,这时孔子说出了这句话,“天生德于予,桓魁其如予何。
”上天赋予我这样的品德,桓魁能把我怎么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