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诗人李朴所作《中秋》,引经据典,意境幽美,耐人寻味,发人深省,值得一读。
《中秋》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嫫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皓魄言影,宝镜言形,仙籁,风声,言月静风闲。
狡兔妖嫫,皆月中之形。
兔能生光,嫫能蚀魄,灵槎,汉张骞乘槎以涉天河之事。
言如此明月,平分秋色,千里光明,安得狡兔不亏其光,妖嫫不蚀其魄,同泛天河之槎,以玩银河之清澈乎?有清心克欲,不移外诱之意。
时光匆匆,山水迢迢。
转眼之间,中秋又如期而至了。
中秋是什么?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心境,也许都会有不同的回答。
对于孩童来说,中秋是香甜的月饼和美味的大餐;对于老者来说,中秋是暮年的感伤和深深的惆怅;对于身处异乡的游子来说,中秋是对故乡和亲人解不开的相思;对于久别的恋人来说,中秋是千里共婵娟的期盼……无论身在何处,此时,在秋之凉风包围下,在三秋桂子熏染下,静静地观赏那一轮明月。
饮壶觞以醉月,将中秋这壶酒,喝至微醺;举杯邀月,将中秋这首诗,吟到人醉。
中秋月,是一首想念的诗。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就在今夜,所有人都在仰望月亮,却不知道那片秋天的忧思,究竟会降落到谁的家里。
你在想着谁,谁又在念着你?谁掬一捧月华,计算着如梦的佳期?也许无法给出一个具象的回答,但淡淡的思绪,已经在寂寥、冷清、沉静的画面中渐次呈现。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月满西楼,愁上心头,相思之情,随云漂浮……中秋月,是一首期盼的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一声长啸,成为后世亲友之间忆念的永恒绝唱。
那些挥之不去的孤独和乡愁,更是古今游子最重要的情感注脚。
望中秋之月,伤离别之情,盼团圆之意,寥寥数语,将中秋之韵,演绎得淋漓尽致。
中秋月,是一首团聚的诗。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此时此刻,豫章城上的月亮是否如晶莹的玉盘?三清山顶的月亮否充满喷薄而出的诗意?故乡花丛中的月亮是否溢满了秋桂的花香?台湾海峡的月亮是否也遥望着故乡的方向……千古中秋月,今夕照团圆。
此时,无论是否在一起,我们都在同一轮明月下,它无言的清辉,源自心灵的聚焦,来自亲情的牵挂,为人们照亮归乡的路。
中秋月,是一首遐想的诗。
中秋之夜,仰望天上的明月,无限感慨涌上心头。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著意登楼瞻玉兔,何人张幕遮银阙?”“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云揽明月。
”花儿在夜月里摇曳,万物在天地间朦胧,一杯清酒与月儿对饮,一阵清风与岁月对话,这是怎样的人生况味?中秋的世界里,那一抹浪漫与遐想的思绪,随明月,或豪情满怀,或缠绵悱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