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的作家辈出,元曲的发展过程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有杜仁杰,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冯子振,卢挚,姚燧等为代表。
当时称关汉卿,白朴,马致远为“书会才人”,他们既写杂剧,又写元曲。
后期代表作家有郑光祖,乔吉,张可久,曾瑞,贯云石,薛昂夫,徐再思等。
从艺术创作风格上看,又大致分为豪放,清丽两派。
豪放派有杜仁杰,王和卿,关汉卿,姚燧,马致远,张养浩,贯云石,白贲,冯子振,睢景臣,阿鲁威,张鸣善,杨朝英,汤式等。
清丽派作家有:杨果,商挺,胡祗遹,卢挚,白朴,王实甫,郑光祖,曾瑞,乔吉,薛昂夫,张可久,周德清,汪元亨等。
这是大致的分类。
再分类到四大家,就只成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四人了。
但最终的还有个说法还有“元代剧坛上的双子星座”,就成关汉卿,王实甫二人了。
说到王实甫,他的《西厢记》应该是很有名的了?好吧,有点扯远了,最后还是回到正题上来吧,回答题主所问的四大家的代表作有那些。
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
马致远的代表作《南吕.四块玉》。
白朴的代表作《中吕.阳春曲》。
郑光祖的代表作《双调.蟾宫曲》以上所提代表作只是他们的作品当中的任何一件,他们可是既会写杂剧,又可创作散曲的。
直接上答案,元曲四大家分别是: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他们是元代杂曲作家,代表着不同的杂剧创作流派,所以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咱们先说元曲,再说四大家。
元曲我们常说,唐诗、宋词、元曲,这种简单明了的归类方式,功劳是清朝人王国维的,他在《宋元戏曲考》中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数千年来,枝蔓纷杂的文学形式,被王国维一句“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简明地归纳出来了。
元曲,是继唐诗宋词之后,于元代形成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但由于杂剧更普及,所以很多时候元曲专指杂剧。
杂剧其实在宋朝已有之,只不过宋朝的杂剧,多以滑稽搞笑为特点,还没有正式成为戏曲文化,到了元朝,杂剧才有了统一的形式——每本四折,开头或每折之间有楔子,内容以抒情的曲文为主,间杂以宾白和科范,是舞台表演的专有形式。
散曲就比较简单了,是只用于清唱的歌词,内容形式跟词差不多,只是在语言上更加通俗,在格律上也没有十分严格的要求。
元曲四大家元代人周德清,在中原新韵中,第一次把四人并称,但没有称“四大家”:“乐府之盛之备之难,莫如今时……其备则有关、郑、白、马。
一新制作。
”直到明朝,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中才第一次有了四大家之说:“元人乐府称马东篱、郑德辉、关汉卿、白仁甫为四大家。
”关汉卿:一般以关汉卿为四大家之首,他一生共创作杂剧60多出,散曲也有小令40首,代表作就太多了,如《窦娥冤》、《单刀会》等,都是脍炙人口的杂剧,其中《窦娥冤》更是被列入世界大悲剧行列,还有《一枝花·不伏老》中那句“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更是既污又有型。
白朴:白朴的作品,写野史传说、鬼怪妖精的为多,他的创作特点是善于描写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比如《唐明皇秋夜梧桐雨》中,把杨贵妃的千娇百媚就描写得十分生动。
马致远:马致远大家都十分熟悉了,一曲《天净沙·秋思》让他成为了四大家中最有国民度的以为。
马致远这个人非常有抱负,从他的名字中就能看出来,姓马,名致远,字千里,号“东篱”,是致敬陶渊明。
马致远有一曲《汉秋宫》,描写王昭君的传说故事,被人称作是元曲第一佳作。
郑光祖:郑光祖比较倒霉,因为他的生平事迹鲜有纪录,他的作品和事迹,只能从侧面考察,让人难以捉摸,保留下来的作品也以历史题材和男女爱情为主,如《虎牢关三战吕布》,其中最著名的则是《倩女离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