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漓怎么读

淋漓怎么读,第1张

淋漓怎么读 温儒敏教授对一次作文赛点评说小学生作文“元气淋漓",中学生反而空洞,您怎么看?

罗教授受到您的邀请,我有诚惶诚恐的感觉,为了表示对您的尊重,只好班门弄斧了。

下面我谈下自己的认识:一、应试教育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

幼儿园老师在黑板上画个圈,问孩子像什么?孩子可能会回答像太阳、像月亮、像吃饭的小碗、像小车轮子等。

您若问初中的学生可能只回答是“零”。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我想还是我们的教育体制问题。

我们班额较大,一班几十个学生,老师为了达到教学的预期目标,要求学生坐端正、不允许乱说话、认真听讲。

您想年复一年孩子都像木偶似得坐着,他们的思维能力是否被控制?创造力是否被扼杀?李铁安老师在《美国教育启思录》一书介绍了美国的小学生课堂,学生在课堂上比较自由,可以坐着听讲、也可以躺着听讲。

或许这就是中国学生后劲发展不如美国学生的原因。

二、读书量不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阅读量不低于145万字;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

可我们现在的学生为了考试取得好成绩,老师、家长推荐的习题一本又一本,可怜城区的学生没时间读书;农村的学生没书读。

“读书破万卷,下笔易如神。

”好词佳句积累的少,怎么能写出脍炙人口的好作文呢?当有人问温儒敏教授“听说读写”哪个环节最重要?温教授回答“读”最重要。

可以说没有“读“就没有“写”。

另外,他还强调“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

”三、缺乏生活体验“生活是作文之源。

“现在学生生活面狭窄,走读生“家—学校”两点一线;寄宿生每天“只看到高墙上四角的天空”。

对大自然、对社会接触的少,积累素材少;即使在星期天、寒暑假能出去走走 ,可又缺乏观察体验,对生活中的素材往往“熟视“而“无睹“;缺乏情感体验,现在的孩子生活在蜜罐里,对长辈的呵护、父母的关爱,他们都觉得是理所当然的,没有爱的体验,当然也写不出“情景交融“的语句来。

我觉得学生写不出有灵性、内容充实、语言优美的作文是由以上几种原因造成的。

不妥之处,请指正!

还能怎么看?在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下,中学生的作文,必须得按语文老师教给的套路写啊!必须得中规中矩地写啊!!要知道,在激烈的中考,高考竞争中,提高一分,干掉千人,作文那么大的分值,谁会去拿标新立异去冒险呢?谁知道不按套路的立意和文章结构会不会入了判卷老师的法眼呢?谁会和自己的分数过不去呢?当然放弃中考高考,仅为走个考试过场的除外,已联系好出国留学就为过把升学考试瘾的除外。

他们可以尽展个性,直抒胸臆。

作为非语文学科的老师,为了辅导自己的孩子,我看过很多结集出版的高考作文集。

实话实说,除了那些显而易见的好与坏,有些高分甚至满分作文和低分作文,我真看不出有什么区别,都是不走常规路。

可是都是没按套路来,怎么有了高分和低分的天壤之别呢?自然有它的标准。

可是作为大学文科毕业的我,看不出其中的奥妙啊!那么中考高考的学生能否把握驾驭这个标准? 不知道。

“文无定法”,语文老师估计也不能完全把握。

所以日常就是教会并要求学生一定要按套路,中规中矩的写,不敢“富贵险中求”,只求稳,只求自己学业水平的正常值。

在这种现实情况下,在这种日复一日的常规训练下,中学生作文空洞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考试得分,得高分才是硬道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3251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9
下一篇 2022-10-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