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唐于季子的诗《咏项羽》中前两句。
诗题便很明确,这是吟咏项羽的。
全诗为:北伐虽全赵,东归不王秦。
空歌拔山力,羞作渡江人。
“北伐虽全赵,东归不王秦”及全诗阐释“北伐虽全赵,东归不王秦。
”这是高度概括了项羽在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的作为。
“北伐虽全赵”。
指的是项羽率军支援,于钜鹿破釜沉舟,大败强大的秦军,保全了赵国。
秦二世二年(前208),秦上将军章邯大败赵军。
赵王赵歇无奈之下派使者向楚王及各诸侯求援。
项羽为报秦军杀父之仇主动请缨,被封为上将军,率军5万兵北伐。
项羽先派遣2万人为先锋,渡漳河,切断秦军运粮通道,后亲率全部主力渡河,《资治通鉴》云:"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大破之,章邯引兵却。
诸侯兵乃敢进击秦军,遂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自烧杀。
”明朝学者茅坤认为巨鹿之战是“项羽最得意之战。
” 清朝名臣李光地在《榕村语录》评价说:"项羽精采,最是沉船破釜,能断而行,所以成破秦之功。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有勇有谋,视死如归,气势慷慨,一个血气方刚、大义凛然的英雄傲然挺立。
“东归不王秦”。
是指项羽虽破关中,最终却没有能够亡秦、做秦王、一霸天下。
巨鹿之战刘邦曾许诺谁先破关中谁就做王,但是,在项羽拥兵40万,已进关中新丰鸿门,掌握着战争主动权,却自矜功伐、自大虚荣,加之软弱仁慈,缺乏远见,在鸿门放走了刘邦,酿成大错,一个英雄却成为悲剧。
“空歌拔山力,羞作渡江人”。
这句是感怀一代英雄失败之后,悲歌慷慨,“无颜见江东父老”的极度后悔、惭愧之情,以及一个英雄不甘屈辱、以死明志的豪迈气概。
“空歌拔山力”,是说虽然是失败一曲悲歌、壮歌,是“空歌一曲”,但是回顾项羽的一生,这悲歌又是如此壮怀激烈,气势磅礴,有拔山之力。
在近五年的楚汉战争中,项羽由强而弱,最终被刘邦军包围几十人突围到乌江边,高唱“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最后自刎身亡。
“羞作渡江人”。
一代英雄却落到被逼到乌江边无处藏身之地,其羞愧、后之情怎能以语言表?所以羞愧难当,不愿渡江。
吟咏项羽的诗作很多,尤其是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最为人记住。
作为一首咏史诗,这首诗不能说是经典,但也不差。
要把握好“北伐虽全赵,东归不王秦”两句诗的含义,需要把它们还原到整首诗之中。
初唐诗人于季子的咏史诗《咏项羽》寥寥二十字,看起来平铺直叙,其中却有四个事件、四个地理时空,跨度蛮大的。
然而,自始至终都只围绕主角项羽一人。
四幅画面饱含深意,耐人寻味。
赏读的过程中,我们要特别关注一下“虽”“东”“空”和“羞”四个关键词的寓意,它们对把握各句句意和诗歌主题至关重要。
起首句所叙的历史是,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十二月发生在赵国之事。
当年,25岁的项羽身为楚军上将军,就奋不顾身地冲杀在巨鹿战场。
将军何等威武,楚军所向披靡。
破釜沉舟,一鼓作气,解了邯郸之围,保全了赵国,扭转了抗秦斗争的颓势。
居功至伟,项羽理当挟威势而更上一层楼,顺理成章地去争做天下新主。
可是,一个“虽”字”道出他背理而动之实,隐含之意当是项羽不识大局,沽名钓誉,错失良机。
消灭赵地秦军后,项羽也是昼夜兼程,赶赴咸阳。
可是,他不是为了抢取咸阳以做天子,而是为了争夺破秦的头功,快意复仇,显扬自己的霸气和威严。
承次句的时空大幅度变化: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四月,项羽离开咸阳,回到彭城做自己的西楚霸王。
在此之前,一位叫韩生的有识之士曾劝谏项羽,关中是四塞之地,有华山黄河天险阻隔,土地肥饶。
占据关中,足可以称霸天下。
可是,项羽已经没有回旋的空间了。
一是因为他逞一时之快,为楚人复仇,已然屠城咸阳,火烧阿房宫,掠夺金银财宝。
这些倒行逆施之举,早令秦人心寒。
项羽心里有数,自己不得人心,难以在关中落脚了。
二是因为项羽有个沽名钓誉的心理他要富贵还乡,光宗耀祖。
为了此事,他还烹煮了骂自己沐猴而冠的韩生。
项羽本该选择西向定都咸阳的举措,却执意地东向而返,他事业的败局和人生的悲剧就此埋下伏笔。
此时此刻,他身后十八诸侯尤其是汉王刘邦正觊觎着咸阳,觊觎着九五之尊呢。
转第三句情节陡转,没有抓住自己搏来的历史机会,项羽陷入人生绝境不能自拔。
此时是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的某一天,垓下之围中的楚霸王已是孤家寡人。
项羽再也没有当年抗秦战场上喑无叱咤、应者云集的样子了。
众叛亲离,四面楚歌,这是他面对的现实。
英雄末路,项羽面对柔情似水、风情万种的虞姬,也是肝肠寸断,动情地高唱起《垓下歌》。
然而,一个“空”字爆出来他对时局的无奈感和对命运的无力感。
可是,即使到了这种地步,项羽也丝毫没有反思,更没有觉悟,依然沉浸在往日时光眷恋,把当下的窘境简单地归咎于时运不济。
实际上,前两句已经告诉了我们,项羽到底失误在什么地方,他已无路可走了。
合结句是前句时间的次日,地点换成了紧邻长江的乌江亭。
经过一夜溃围狂奔,项羽终于冲杀到了江边。
对岸就是会稽郡,项羽的大本营。
在此之前,项羽酣畅淋漓地快意冲杀,一心只为证明自己的战力,证明自己的正义,证明自己的无错。
项羽还真的杀到了江边,那里有亭长小船相待。
此刻,只等亭长船篙一撑,项羽就可以脱险,回到江东,有机会图卷土重再谋大业。
可是,项羽却踌躇起来了,不忍眺望远方:五年前,八千江东子弟跟随着项氏叔侄北上,要为楚人开出一片新天地,为青年谋出一线好前程,可现在,他们尽数抛骨他乡,成了故乡夜梦中的游魂……项羽有愧疚感,项羽有耻辱感,项羽不会渡过长江,所以他选择了自刎乌江畔,保存了最后的尊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