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苏轼传

宋史苏轼传,第1张

宋史苏轼传 《苏东坡传》哪个版本最为经典?

能让我经久着迷的文学,先是红楼,次是金瓶,当下有可能是苏东坡。

迷东坡的标志是一气读到第四本有关苏东坡的书而欲罢不能:正读王水照先生的《苏轼传》,趁热可与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对读,当倍增读趣。

《苏轼传》开卷引一传说:苏轼出生,家乡的彭老山成秃山,六十六年后苏轼去世又转绿,是为山川灵秀之气全为苏轼一个所吸纳而成就一文化巨人,值!小地方出大人物不容易,老百姓总喜欢编出神奇的传说来穿凿附会。

以这样的传说开卷的《苏轼传》显然与林语堂一样,不是学术专著的路数:写苏东坡的文字若不好玩,便是失败。

越热爱、认同、理解苏东坡,文字就会越活脱而不能正经八百说事。

王水照的苏传特色是大量引用苏诗文,以诗证史,更是要借此传东坡之诗文,这倒是文学家传记的根本命意:没有作品便没有作家。

人物传记大都从童年写起,摘引的几句写童年生活之诗多是天籁之声,纯真天趣真太可爱,读之令人忘俗,兹录几句共赏:‘’川平牛背稳.....我卧读书牛不知。

‘’得意童趣书趣盎然如画,好一幅童子卧牛读书图。

‘’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

‘’这人生,万竹万书伴童年,牛啊!原来这才是“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来源!其实东坡爱竹也爱东坡肉,只是爱肉仅次于爱竹。

竹与书,人文自然,二而一,滋养东坡浩然正气也!‘’父师检责惊走书.....起坐犹如挂钩鱼。

‘’情形直如贾政严督宝玉读书,竟然梦到自己贪玩而惧怕父亲考书,可怜如挂在鱼钩上被钓起的鱼儿,坐立不安,随钓竿忽上忽下,又是形神兼备如画的妙喻啊! ....... 金瓶梅作者不可考,红楼梦作者考无多,苏东坡却以自己的文字为自己画出了立体鲜活如生之人生肖像:狂旷谐适,风流千古。

我想,金瓶、红楼的作者也当是苏东坡这样的人,而且也一定是苏迷!

苏轼以其卓越才华,不仅闪耀大宋文坛,身后追随者更是络绎不绝。

后世所著苏轼传记,版本颇多,林语堂的最走心,李一冰的最具学术性,陈鹏的最为通俗。

自小从语文课上,习惯了苏轼经典诗词的“高大上”,却也一叶障目。

对苏轼认知的拓展,较早来源于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苏轼的意义”一节中的论述。

苏轼通过他自己的态度,传达出了一种“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的思考,这种特有的思想气质,使他既有陶潜,白乐天相似的乐观情绪,又有自己独特的,深藏于心的,追求某种彻底解脱的意念。

于是,开始搜集阅读,学习关于苏轼的各种传记书籍。

至今记忆犹新的,大概也就是上述的三个版本。

首先,作为人物传记,这三个版本的共性,就是都以苏东坡一生的经历为轴,串联起苏轼人生中的重要时刻,主要事件。

进而对他的一生,进行关照和解读。

这从目录上,就可以一目了然。

其次,三个版本的特点,各自鲜明。

文化大家林语堂,对东坡的喜爱,素来已久,他写《苏东坡传》,参考的资料,多达100多种。

可以说是“蓄谋已久”的。

是由于人生境遇的相似,情感上的共鸣,才主动去探寻苏轼,了解苏轼。

林语堂把苏轼及其作品,视为“丰富的精神食粮”。

具有设身处地的带入感,是在用心去体会苏轼的种种际遇,是最走心的。

李一冰教授的《苏东坡传》,是从一个学者的角度,让苏轼的一生,更加完整,全面的呈现出来。

使苏东坡的形象更加饱满,与其说是一部传记,倒不如说是一部学术著作。

陈鹏先生作为一个文化从业者,他的《苏东坡传》,和以上两位相比,更多的是从一个局外人的角度,同时又能够深刻剖析苏轼的一生。

他的这部著作,更像是一部电影式的纪录片。

其中陈先生洋溢着文化底蕴的优美文字,恰如电影中娓娓道来的独白。

人生在世,不称意之事,十有八九。

林语堂恰恰抓住了苏轼最核心的部分,人生困境中的豁达与从容。

李一冰所著,体现了他作为一个研究者的严谨态度,与深厚的学术素养。

陈鹏所著,更利于人们对苏轼认识的普及与传播。

苏轼应该不仅仅是一个文人,一个诗人,一个政治家,而应该是传统文化中,极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如果推选一个版本作为经典的话,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应当是首选之作。

附最新版本信息,供大家参考:林语堂著,《苏东坡传》,湖南文艺出版社2016年版。

李一冰著,《苏东坡传》,江苏文艺出版社2013年版。

陈鹏著,《苏东坡传》,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7年版。

不同见解,欢迎评论交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3275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9
下一篇 2022-10-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